千里奔赴灾区
2008年初,余强根据家庭情况,自愿要求退役,后经组织上同意,并安排他提前回家乡联系工作。在回遵义联系工作期间,余强时刻不忘部队,经常主动打电话回部队向组织上汇报思想,了解部队工作情况,给部队表态随时听候调遣,完成艰巨任务。还经常通过电话给留队战士做思想工作,讲解做人做事的道理,细心化解他们的思想矛盾,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编外指导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总队所在邻近的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当他得知消息后,立即打电话联系部队领导和战友,由于通讯中断,无法联系上部队,但从新闻联播中知道部队已经进入重灾区映秀镇。余强心急如焚,来不及多想,凭着一名老兵的职业本能,他明白灾情就是命令,在灾区人民急需救援的时候,军人绝不能缺位,那满目疮痍的灾区画面催促他必须急切上路。他匆匆准备了一些干粮和水,带着简单的行李和二支强光手电筒,毅然决然地只身赶往汶川地震灾区。当行至都江堰时,由于道路受阻,车辆根本无法通行,为早一分钟赶到灾区现场,与战友们一起开展救援,他把余震随时带来的生命危险抛之脑后,不顾一切,徒步50公里奔向重灾区映秀。
一路上,余震不断,大地随时在颤抖,有时由于余震的晃动,站都站不稳,让他感到头晕目眩,还有大小不等的飞石从头上、身旁呼啸而过,但他依然不顾一切,昼夜不停前进,一次次穿越烟尘笼罩的山峦,一次次穿越生死线。余强说:“说起一路上的艰难历程,真是惊心动魄。当时,我忍饥挨饿,徒步行进两天两夜,不断躲避飞石,穿越障碍,终于与总队抗震救灾部队胜利会师。”听到这里我插言道:你已经宣布退役了,没必要一定要赶到灾区呀?余强打断我着急地回答:那怎么行,我是一个穿着军装的人,即使脱下军装,也是一个兵,军魂在身,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只要祖国有需要,人民有呼唤,即使赴汤蹈火我也在所不辞。听了余强铿锵有力的回答,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当过兵的人啊,永远是最可爱可敬的人!由此,我也更加理解官兵们对余强“一个人的长征”为何称赞不已,因为那是需要顽强的毅力、信心和勇气的。那是忠诚的彰显,使命的写照!
从都江堰到映秀,沿途到处是倒塌的房子,到处是尸体,到处能听到呻吟声、呼救声,惨不忍睹,到处能看到匆忙穿梭的救援人员。余强说,至今,他的脑海里时常闪现那一幅幅惨不忍睹的受灾现场,令人惊心动魄的抢险救灾场景。当余强找到自己的部队后,来不及与久别的领导和战友叙旧,就匆忙投入到救援的战斗之中。在烟尘呛人、余震不断的废墟上,他用手刨、用肩扛,拼尽全身力气与战友们一起抢救被埋在废墟里的生命。他的手指甲因用力过猛全部受伤翻卷,鲜血直流,由于体力透支过多,曾几度虚脱,但他始终没有离开救灾现场,拼着命用一已之力救出一个个一息尚存的生命。
余强说:“你不知道强震后的映秀镇,眼前全是废墟,到处都可看到挖掘出来的尸体,不知道废墟下还埋有多少人,我的心如刀绞般疼痛。我们一整天完全忘记了吃饭,不停地开辟生命通道,不停寻找有生命迹象的地方。一直到晚上疲惫不堪,才觉得饥肠辘辘”。在参加救援的黄金救援时间里,他与战友们一道,每天很少吃过像样的两顿饭,睡过一次安稳觉,硬是把一百多个生命,从死神魔爪中夺了回来!先后抢救伤员360人,挖掘遇难尸体130具,抢救生活物资10余吨,并协调发放救济物资3吨,他本人向灾民现场捐款500多元,献血400毫升。在抗震救灾队伍中,部队虽然没有给他明确属于哪支编队,但余强总是出现在受灾最严重、战斗最激烈、最危险的地方,出现在“党员突击队”的队伍中,总是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在生死关头,用勇敢无私的行动,忘我牺牲的精神,诠释和升华了一名忠诚卫士的本色,他和全体救援官兵一起用青春热血共同筑起了一座爱的丰碑。在这次抢险救援中,由于他表现突出,总队为他荣记二等功。余强说,这个二等功,虽然不是与敌人作战,也没有经历枪林弹雨,但地震现场上劳动强度大,体力不断透支,余震不断,死神随时都会降临,没有强健的体魄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是绝对不行的。余强说:在救援的时候,所有的救援人员都没有考虑过危险,早已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大难来临时的大爱精神!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