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雨中宝源暖人心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赤水 黄国文    阅读次数:15326    发布时间:2025-05-12

二零二五年五月八日清晨八点半,我怀揣着遵义市作家协会申请表,搭乘网约车向宝源乡政府驶去。原以为这只是一趟普通的办事之旅,却未曾料到,命运早已为我准备了一场交织着意外与温情的奇妙际遇。

网约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缓缓爬行,像一条黑色游蛇穿梭于青山绿水间。车窗外,黛青色的山峦连绵起伏,犹如大地舒展的臂膀;翠绿的枝叶在细雨中轻轻摇曳,似在诉说着晨语。车内,我的手机流淌出舒缓的旋律,伴着轻微的颠簸,我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里,仿佛看见自己站在作协的舞台上,用文字编织着璀璨的梦。

赤水河宛如一条流淌的金带,粼粼波光似揉碎的星河,在细雨薄雾中若隐若现,与这一路的青山绿水共同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画面,也默默见证着我此趟满怀憧憬的旅程正式启程。

九点半,抵达宝源时,细雨如牛毛般飘落,打湿了路面。我匆匆跳下车,一心想着尽快办完手续,却浑然不知手机像片被遗落的秋叶,悄然滑出口袋。

踏入政府大院,湿润的空气裹挟着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院内绿植在雨中愈发青翠欲滴。当我走进党政办公室内,整洁的办公桌上,文件整齐码放,一位女同志工作员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见我进来,停下手中的活,热情地引我入座,又迅速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茶。茶叶在杯中舒展沉浮,袅袅茶香弥漫开来,无声诉说着人民公仆为人民。

当我准备给赤水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佘思良打电话时,手在口袋里摸索半天,却只触到一片空荡。刹那间,寒意从脚底窜上心头,冷汗浸湿后背,我努力回想下车时的情景,才惊觉手机已然不翼而飞。

那位女同志工作员察觉我神色慌张,眼神中满是关切,急忙询问情况。得知手机丢失后,她二话不说,立刻抓起办公室座机,手指飞速拨出网约车司机的号码。电话那头,司机师傅十分配合,在车内翻找起来,座椅缝隙、脚垫下方,每个角落都不放过,可依旧不见手机踪影。

我满心忐忑,脚步匆匆地折返至下车之处。细密的雨丝纷纷扬扬,打湿了我的衣裳,却丝毫浇灭不了我内心的焦灼。我瞪大了眼睛,目光如炬般急切地扫视着地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砖缝里、草丛中,皆被我仔仔细细地搜寻了个遍。然而,一切皆是徒劳,手机依旧不见踪影。焦虑与无助犹如沉沉乌云,沉甸甸地压在心头,令我几近窒息。

当我心灰意冷、失魂落魄地回到政府,整个人仿佛被抽去了所有力气。就在这时,“叮铃铃——叮铃铃——”办公室的电话骤然打破寂静,铃声格外响亮。那位女同志工作员迅速接听,原本略带忧虑的神情瞬间被欣喜点亮,她激动地转过头对我说:“太好了!是一位陌生人捡到了您的手机,正打电话送还呢!”

我迫不及待地赶到约定地点,见到了那位拾金不昧的好心人。他衣着朴素,面容和善,眼神中透着真诚,手中紧紧攥着我的手机,仿佛守护着稀世珍宝。我掏出四十块钱想表谢意,他却连连摆手,笑着说:“这是应该做的,谁丢了东西都会着急。”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文明的种子早已在宝源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陌生人的善举,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人性的美好。

解决手机小插曲后,我开始办理申请手续。不巧的是,相关领导正在开会。工作人员请示办公室主任后,指引我前往公共事务办。

我从二楼来到政务大厅,工作人员接过材料查看后,虽告知不在办理范围,却没有丝毫不耐烦,反而笑着安慰我:“别着急,您先在这儿歇会儿,领导散会就处理。”说着,他们将我引至待办区的椅子上坐下。

大厅里的工作人员们见我进来,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热情地招呼我,还耐心解释流程。他们似春日微风,抚平我焦急的心绪;如暗夜明灯,指引我前行的方向;若冬日炭火,温暖我每一寸心房。他们纷纷掏出手机,向公共事务办领导说明情况,让我安心等待。

不久,公共事务办领导散会后接见了我。他认真查看申请材料,而后拿着材料去找分管副乡长,一路上还细心讲解流程,言语间满是对文学创作的尊重与支持。

会议结束后,公共事务办领导亲自带我见到了分管副乡长。副乡长和蔼可亲,仔细审阅申请表后,郑重地签下“同意申请”四个字,刚劲有力的字迹,仿佛是对我文学梦想的坚实鼓励。

最后,我们来到办公室盖章,当鲜红的印章稳稳落在申请表上时,我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这看似简单的申请流程,实则是宝源政府工作人员用真诚与热情为我铺就的逐梦之路。

从赤水到宝源,这短短数小时的经历,如同一部温暖的电影,在我脑海中不断回放。我要感谢那位拾金不昧的陌生人,他的善举如璀璨星光,照亮社会文明之路;感谢认真负责的司机师傅,他的配合让我体会到信任的力量;更要感谢宝源政府的工作人员们,他们如春风化雨,让我在异乡感受到家的温暖。公共事务办领导的关怀、政务大厅工作人员的热情、分管副乡长的亲和,都令我深受感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展现出新时代公职人员的卓越风采。

培根曾言:“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在宝源,我真切目睹无数人将这美德践行到底。这段温暖的经历,将永远镌刻在我心间,成为文学创作的珍贵源泉。我暗自发誓,日后定要以他们为榜样,传递温暖,记录美好,让更多人领略社会的正能量,共同绘就文明和谐的时代新篇。

 

作者简历:

黄国文,男,汉族,19679月生,贵州省赤水市人。1987年高中毕业后,在地方党政部门和新闻单位的支持下,步入农村新闻通讯报道的行列。从1987年开始,先后在广播电台、报纸和网站发表大量的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19957月,出席北京“九五”中国新作家代表大会,作品《拾麦穗》荣获大会精短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2002年起至2008年,《我是一名农村通讯员》《读书成就我的梦想》等作品连续7年稳坐由中宣部宣教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化扶贫委员会、新闻出版总署、团中央青农部等九部委联合主办的全国农民读书征文比赛三等奖和二等奖。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97992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