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沿着山脊的褶皱延展
如一道沉默的银练
连接岁月的两端
小站是缀在线路上的纽扣
系住晨雾,也系住向晚的炊烟
信号灯在夜风中明灭
是守夜人灼灼的瞳孔
手臂一次次划破黑暗
将“安全”二字
刻进每寸铁轨的脉动
雨水浸透肩章的年轮
霜雪爬上鬓角的山峦
目光却始终锚定在信号机
那红与绿交替的誓言里
如山巅松柏的守望
调车组的号子撞向山壁
每一次连结都是责任的焊接
脚步在轨枕间重复丈量
汗水砸进道砟缝隙
长出名为坚守的植物
不要掌声,不慕荣光
只愿列车载着星光
平稳驶向远方的远方
西线人是散落在黔桂线上的石子
青春被岁月碾成砂砾
垫起万里平安路途
他们在重复的动作里修行
把单调的日常
熬成深情的担当
没有传奇可供传颂
只有与风雨同步的守望
他们把自己活成了钢轨的延伸
缄默,坚韧,托起无数奔赴的远方
当夜行列车擦身而过
小站的灯火仍亮着
那是西线人用一生点燃的星子
在黔桂线上永不坠落
赏析:
《黔桂线的星子》这首诗以铁路生活为背景,通过凝练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平凡劳动者的坚守与奉献。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意象系统的诗意构建
诗歌将工业元素与自然意象完美融合,形成独特的审美张力。"钢轨如银练"的比喻既呈现线性美感,又暗合群山褶皱的地貌特征;"小站作纽扣"的奇喻,将基础设施的功能性升华为连接时空的诗意符号。信号灯"灼灼的瞳孔"的拟人化描写,赋予机械装置以生命的温度,而"汗水长出坚守的植物"则通过通感手法,使抽象品质获得具象生命力。
二、时空交织的叙事结构
诗歌采用"晨雾-星子"的时间线索与"山峦-远方"的空间框架,构建出铁路工作者循环往复的日常图景。"青春碾成砂砾"与"一生点燃星子"形成生命历程的闭环,而"红绿信号交替"与"列车擦身而过"的动态描写,又在恒定中注入流动感,隐喻着永恒坚守与时代奔流的辩证关系。
三、劳动者精神的诗性升华
诗人避开口号式赞颂,用"道砟缝隙长出植物"这样细微的意象见证坚守的力量。"焊接责任""丈量铁轨"等动词使用,将技术动作转化为道德修行,凸显"工匠精神"的内核。结尾将小站灯火喻为永不坠落的星子,使西线人的奉献从具象劳动升华为人类文明中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
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它让钢轨的金属质感与情感的温暖光泽相互映照,使工业叙事既保有沉重的分量,又焕发出理想主义的光辉。在机械轰鸣中挖掘出深沉的诗意,正是这首作品最动人的价值。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