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擘画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承载着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历史重任。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确保“十五五”开好局、起好步,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监督体系,为规划实施保驾护航。
政治监督是监督工作的核心,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政治机关,要立足职能定位,强化政治监督,确保方向不偏,要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政治引领,确保规划制定与执行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建立健全政治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偏离规划目标的行为,防止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十五五”规划实施中不偏向、不走样。同时,结合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意识,将政治监督转化为推动规划落地的内生动力。
日常监督是保障规划实施的基础环节,需贯穿于“十五五”全过程。一方面,要突出监督重点,聚焦关键领域如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民生保障等,通过常态化检查、专项督查等方式,确保政策执行不打折扣。另一方面,要创新监督方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监督的精准度和时效性。通过建立动态监测平台,实时跟踪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对滞后环节及时预警并督促整改。
监督工作需要整合监督资源,形成协同合力需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大监督”格局。首先,加强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的贯通协调,发挥各自优势。其次,推动纪检监察机关与审计、统计等专业机构协作,共享数据资源,提升监督专业性。针对跨区域、跨部门的重大项目,建立联合监督机制,避免“各自为政”导致的监管盲区。通过资源整合,实现监督全覆盖、无死角。
高质量监督是“十五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支撑。通过强化政治监督把准方向、深化日常监督提升效能、整合监督资源形成合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监督体系,为规划实施清障护航提供坚强保障。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