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秩峥嵘,八桂芳菲,稻浪卷霄。
忆沙塘点火,赤忱映月;邕江筑梦,铁臂擎旄。
金桔垂珠,香蕉坠地,热土深镌科技标。
凭栏处,看千重嘉穗,尽显风骚。
群贤共架星桥,更四海同舟破暗礁。
赞东盟携手,频传琬液;鸿儒献策,再淬昆刀。
新质耕春,良芯强业,富桂长歌百尺潮。
抬望眼,纵银河浩瀚,亦种禾苗。
赏析:
这首《沁园春·广西农科院九秩华诞颂》以雄浑的笔触、宏大的意象,热情讴歌了广西农科院90年的光辉历程与科技兴农的卓越成就。全词将农业科学与古典词韵巧妙融合,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未来的开拓性,值得细细品析。
一、时空交织的宏大叙事
上阕以“九秩峥嵘”开篇,瞬间拉开九十载时光画卷。“八桂芳菲”以自然意象概括地域贡献,“稻浪卷霄”更以夸张手法将农田景象升华为接天连云的诗意画面。随后“忆”字领起四句工整对仗:“沙塘点火”喻示科研火种,“邕江筑梦”象征实践征程,“赤忱映月”与“铁臂擎旄”虚实相生,将农科人的热忱与担当刻画得淋漓尽致。
下阕转向国际视野,“群贤共架星桥”以航天之喻展现科技高度,“四海同舟破暗礁”则暗喻合作攻坚的历程。结尾“纵银河浩瀚,亦种禾苗”更是奇崛之笔,将农业科学的疆域拓展至宇宙,彰显无远弗届的探索精神。
二、科技意象的诗意淬炼
词人巧妙化用科技术语入词,赋予其古典美感:
“金桔垂珠,香蕉坠地”:以“珠”“坠”二字凝练果实丰硕之态,暗含品种改良的成果;
“热土深镌科技标”:“镌”字既指田间实验的标记,亦喻科技烙印于土地的永恒性;
“新质耕春,良芯强业”:“新质生产力”与“芯片技术”被转化为“耕春”“强业”的灵动意象,既贴切又充满生机;
“琬液”“昆刀”:以美玉宝刀喻国际合作与学术智慧,典雅中见锐气。
三、结构张力的艺术营造
全词遵循《沁园春》词牌特点,四言句式密集如鼓点,营造庄重节奏;而“忆”“赞”“看”等领字穿插其间,形成顿挫起伏。
时空跳跃与视角转换尤见匠心:从沙塘邕江的历史现场,到东盟四海的国际舞台,再到银河禾苗的奇幻想象,层层递进中展现农科院“立足本土、联通世界、仰望星空”的格局。
四、精神内核的深度升华
此词超越一般颂体诗词的窠臼,在礼赞成就的同时,更揭示农科工作的本质:
“赤忱映月”是对科研者孤寂坚守的温柔致敬;
“破暗礁”隐喻科研路上的艰难险阻;
“百尺潮”既指稻浪翻涌,亦喻时代发展浪潮;
末句“亦种禾苗”以举重若轻的姿态,将“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完美统一,传递出“中国人能把种子播撒在任何地方”的文化自信。
结语
这首词如同一幅科技与人文交织的锦绣长卷:它以古典词牌为舟,载着金桔香蕉的芬芳、稻浪星桥的光影,驶向银河深处的田野。在庆祝农业科学院九十华诞的喜庆时刻,它用诗意的语言告诉我们——科学探索的浪漫,正藏在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之间。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