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春风化雨处,教育有本心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张桄闻    阅读次数:6700    发布时间:2025-11-06

——《春风化作点滴的雨》(教育随笔之六)

 

春风掠过枝头,从不喧哗张扬,却能让嫩芽破土、花苞绽放;细雨洒落大地,从不大张旗鼓,却能让土壤湿润、万物生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不仅是自然的生长智慧,更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学生的情感萌芽与价值观塑造,从来都不是一场疾风骤雨式的突击,而是一场细水长流的滋养,需要教育者以耐心为壤、以理解为泉,在点点滴滴中浸润,在一言一行中引导。

然而,反观当下不少校园的教育场景,却充斥着与“润物无声”背道而驰的喧嚣。“不许追逐打闹,否则通报批评!”“作业必须按时上交,不然罚抄十遍!”“要遵守纪律,要好好学习,要对得起家长和学校的期望!”这样的话语,在晨会、班会、课间集合中反复回响。一周五天,学生可能要被集中训话五次甚至更多,冗长的训斥挤占了本该属于操场奔跑的课间,剥夺了社团活动的乐趣,更禁锢了少年人天马行空的思绪。我曾见过这样的场景:清晨的操场上,学生们列队站立,低着头,眼神涣散,任凭台上的训斥声如潮水般涌来,偶尔随着“听懂了吗”的质问,机械地回应一声“听懂了”,声音里没有敬畏,只有麻木。

这样的教育,本质上是空洞的说教与单向的施压。教育者将自己置于“管理者”的高位,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规则的“容器”,只强调“不能做什么”的禁令,却不解释“为什么不能做”的缘由;只许诺“做得好”的功利性收获,却不引导“想要做好”的内在驱动力;只罗列上级部门、学校、家长的层层要求,却无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情感需求与思想困惑。当教育变成了反复的训斥、机械的服从,当成长的空间被条条框框的禁令填满,学生的逆反心理便会悄然滋生。他们可能表面顺从,暗地里却故意违背规则;可能被动完成任务,内心却对学习与成长失去热情。这样的教育,非但无法达成塑造价值观的目标,反而会让学生对教育产生抵触,对规则产生漠视,最终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为何这样的教育模式会屡见不鲜?核心在于部分教育者与管理者的“思想缺位”。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缺乏思想的教育者,无法成为那棵根深叶茂的树,也无法成为那片轻盈灵动的云。他们没有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没有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更没有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智慧。在他们眼中,教育简化为“管理”,学生简化为“被管理者”,规则的执行简化为“训斥与惩罚”。他们照搬上级的文件要求,复制他人的管理模式,机械地重复着“正确的废话”,却从未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从未思考过这些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的成长实际,从未想过如何用更温暖、更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

教育者没有思想,是受教育者的悲哀。当学生面对的是缺乏思想深度的教育者,他们得到的便不是灵魂的唤醒,而是精神的禁锢;不是视野的开阔,而是思维的僵化。我曾遇到过一位初三学生,他说自己最害怕的就是班会课,因为每次班会,班主任都只会罗列各种违纪案例,强调各种处罚措施,从未问过他们为什么会感到迷茫,为什么会偶尔犯错。“老师就像一个复读机,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话,我听得耳朵都起茧了,反而更想反抗。”这样的心声,道出了许多学生的无奈。缺乏思想的教育者,无法用智慧化解学生的困惑,无法用真诚赢得学生的信任,更无法用深刻的见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们的教育,就像一场没有灵魂的表演,看似热闹,实则空洞,最终只会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真正的教育,从来都不是单向的灌输与训斥,而是双向的尊重与交流;从来都不是疾风骤雨的改造,而是春风化雨的滋养。我是一位乡村教师,曾经的班上有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经常逃课、打架。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没有选择训斥与惩罚,而是一次次地找他谈心,了解到他是因为父母离异、缺乏关爱才用叛逆的方式引起关注。于是,我经常在课后给他辅导功课,在他生日时送上小礼物,在他遇到困难时耐心鼓励。我没有讲过多少大道理,却用实实在在的关爱温暖了学生的心灵。慢慢地,这个学生变得懂事了,学习成绩也逐渐提升。多年以后,他在我QQ里留言:“您就像春雨一样,悄无声息地滋润了我的心田,让我知道自己也可以变得优秀。”

我认为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温度、有思想的教育。教育者有思想,体现在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上,我明白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兴趣爱好,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更不能用简单的方式去改造他们;体现在对教育规律的遵循上,我懂得成长需要时间,教育需要耐心,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拔苗助长;体现在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上,我知道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培养有情感、有良知、有担当、有思想的人,而不是培养只会服从、只会考试的机器。

有思想的教育者,会用阅读丰富自己的内涵,用思考提升自己的境界,用实践积累自己的经验。在课堂上旁征博引,用较为渊博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在生活中以身作则,用较为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的言行;在学生遇到困惑时,用较为深刻的见解为学生指点迷津;在学生取得进步时,用真诚的赞美为学生增添动力。我从来没有把教育当成一份简单的职业,而是当成一份值得终身追求的事业;我从来不把学生当成管理的对象,而是当成需要用心呵护的生命。

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需要教育者有“静待花开”的耐心,有“润物无声”的智慧,更有“唤醒灵魂”的思想。在这个功利化的时代,许多教育者都急于看到教育的成果,急于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却忽略了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才是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殊不知,成绩只是一时的,而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情感态度,却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境界。它要求教育者放下管理者的架子,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放下空洞的说教,以真诚的关爱温暖学生;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教育者唯有拥有深刻的思想、温暖的情怀、足够的耐心,才能在学生的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才能让这些种子在春风化雨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愿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坚守教育的本心,做有思想、有温度、有智慧的引路人,用春风化雨的温柔,滋养学生的心灵,用润物无声的坚守,陪伴学生成长。让教育回归本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温暖与尊重中,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这,才是教育最美好的模样,也是每个教育者应有的追求。

 

 

作者简介:

张桄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九十年代初开始在各级刊物及网络平台发表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若干。教育是主业,文学是爱好。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9541544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