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荻蟠根,荔云覆井,五百春秋。
望青砖叠岫,檐翔镬耳;澄塘鉴月,树隐重楼。
星布璇堂,霞栖藻翰,三百遗篇壁上留。
沧桑阅,自嘉乾垒础,圣祖成丘。
先民巧契鸿猷,引碧水苍岑作玉畴。
有岭头鼍鼓,声穿霄汉;粽香冬叶,味透瓷瓯。
笔蘸钦江,文承楹训,耕读薪传世代修。
运河畔,看古村新霁,再骋骅骝。
赏析:
以下是对《沁园春·灵山大芦村》的逐句赏析,结合大芦村的历史文化背景与词中意象进行解读:
上阕赏析
“芦荻蟠根,荔云覆井,五百春秋。”
赏析:以“芦荻蟠根”暗扣村名“大芦”,喻家族根基深厚;“荔云覆井”描绘古荔枝树(村中标志性古树)枝叶如云遮蔽井台的景象,呼应大芦村“古树参天”的特色;“五百春秋”点明村落自明代嘉靖年间(1546年始建)至今近500年的历史积淀。
意象:芦荻(扎根)、荔云(繁茂),奠定历史厚重基调。
“望青砖叠岫,檐翔镬耳;澄塘鉴月,树隐重楼。”
赏析:
建筑特色:“青砖叠岫”写明清岭南建筑群(如镬耳楼、三达堂)的青砖墙体层叠如山峦;“檐翔镬耳”特指镬耳山墙(象征官帽,寓意“文章显世”),凸显古宅飞檐翘角的灵动。
自然景观:“澄塘鉴月”描绘村前水塘映月(村中多水塘环绕),"树隐重楼"指古樟、古荔掩映下的深宅院落,展现“宅绕青溪”的江南意韵。
“星布璇堂,霞栖藻翰,三百遗篇壁上留。”
赏析:“星布璇堂”喻古建筑群(10座堂院)如星辰散布;“霞栖藻翰”化用“藻翰”(文采),既指楹联文采斐然,又暗合霞光映照之景;“三百遗篇”直指村内305幅传世楹联,内容涵盖修身、持家、报国,为“广西楹联第一村”的核心文化符号。
“沧桑阅,自嘉乾垒础,圣祖成丘。”
赏析:“嘉乾”指代明清两代(嘉靖至乾隆),呼应劳氏家族280余年营建历程;“圣祖成丘”既赞先民奠基之功,亦暗喻古宅群如丘峦巍峨,凝聚家族精神丰碑。
下阕赏析
“先民巧契鸿猷,引碧水苍岑作玉畴。”
赏析:“巧契鸿猷”赞先民规划智慧(如引水塘、依山建宅);“碧水苍岑”实写村前水塘与周边山峦(狮子山、六峰山),“玉畴”喻良田千顷,凸显“耕读传家”的生态布局。
“有岭头鼍鼓,声穿霄汉;粽香冬叶,味透瓷瓯。”
赏析:
民俗活动:“岭头鼍鼓”指“跳岭头”傩戏(村中农闲表演),鼓声震天象征文化活力。
饮食文化:“粽香冬叶”写灵山特色冬叶粽,以“味透瓷瓯”传递乡土风情,呼应“古村烟火气”。
“笔蘸钦江,文承楹训,耕读薪传世代修。”
赏析:
文脉传承:“笔蘸钦江”以钦江喻文思(钦州母亲河);“文承楹训”直指楹联家训(如“艺苑先设,健翮凌云”),强调诗书传家。
精神内核:“耕读薪传”概括劳氏家族科宦辈出(明清112名生员、47名官员)的根源。
“运河畔,看古村新霁,再骋骅骝。”
赏析:“运河畔”暗指平陆运河(广西新基建),赋予地理新意;“古村新霁”既写雨后天晴之景,亦喻文旅开发焕新机;“再骋骅骝”以骏马奔腾喻古村在新时代的腾飞,呼应“国家AAAA级景区”的发展愿景。
全词艺术特色
时空交织:上阕“五百春秋”溯古,下阕“运河畔”述今,形成历史回环。
意象密织:镬耳檐、冬叶粽等地域符号与楹联、鼍鼓等文化符号交融,构建“三古”(古宅、古树、古楹联)意象群。
虚实相生:“荔云覆井”实景与“文承楹训”虚笔结合,深化“耕读传家”的精神内核。
结语:此词以《沁园春》词牌之壮阔,熔铸大芦村500年建筑史、楹联文化与当代振兴之志,堪称岭南古村落的“诗化档案”。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