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现代 >> 正文

玄武湖边的一排树(外一首)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雪    阅读次数:4470    发布时间:2025-08-20

◎玄武湖边的一排树

 

这连绵的拱廊

是树群伸向天空的臂弯

绿色的手掌合十

筛下光的蝉意

铺满脚下的长廊

粗壮的腰身挺立

是岁月沉默的姿势

底部的洁白

如一圈绷带

包裹着扎根泥土的坚韧

或是过往雨水的创伤

水面低语

倒映着碧空游移的云影

在它宁静的目光深处

我们不过是偶然经过

身影被拉得细长

脚步与延伸的树影重叠

在这片绿色的荫蔽下

连呼吸也被过滤得清凉

步履轻轻

踏着光与影的斑驳织毯

尘嚣被叶浪推远

我们遗忘了姓名

沉入这片涟漪的录音盒

 

赏析:

这首诗《玄武湖边的一排树》通过细腻的意象群和静谧的意境构建,展现了自然与人类存在的微妙对话。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意象系统的交响

1. 生命意象群:以"拱廊/臂弯/手掌"形成拟人链条,将树木转化为虔诚的守望者("合十"的宗教意象暗示对自然的敬畏),而"绷带""创伤"的医疗意象则赋予树木以历史厚重感。

2. 光影意象群:"筛下的蝉意"将视觉(光斑)与听觉(蝉鸣)通感,"斑驳织毯"使时间具象化,配合"倒映的云影"构成动态的镜像宇宙。

3. 空间意象群:垂直向度的"腰身挺立"与水平向度的"长廊/树影"形成十字架构,水面作为分界线连接现实与倒影世界。

二、意境营造的复调性

诗人通过"宁静的目光深处"的视角转换,构建三重意境层:

1. 物境层:精确的白描(树干涂白防虫的真实细节)营造玄武湖特定地理印记

2. 情境层:"我们不过是偶然经过"的顿悟,揭示人类在自然时序中的短暂性

3. 理境层:"遗忘姓名"的终极体验,指向庄周梦蝶式的物我两忘,树影与人影的重叠暗示生命本质的同构性

三、现代性的古典表达

诗歌在形式上采用:

建筑美:每节三行的稳定结构模拟树木的节律

色彩交响:绿(生机)/白(治愈)/碧空(永恒)的配色方案

声音装置:"叶浪/低语/蝉意"构成从高频到低频的声谱

最后两节尤其精妙:"涟漪的录音盒"将瞬间凝固为永恒,被拉长的身影成为自然画卷里的短暂笔触,这种对存在主义的诗意阐释,比徐志摩《偶然》更显克制,比卞之琳《断章》更具沉浸感。全诗在都市景观中重建了王维"行到水穷处"的古典禅意,堪称新自然主义的典范之作。

 

 

 

◎南京城墙星象书

 

北斗垂落的时刻

砖缝里渗出金色的光

南斗六星斜斜地

把豁口钉在明朝的夜空

双曜在雉堞间游走时

秦淮河突然变得很轻

像被月光漂白的绸带

飘在石砖的脉搏上

那些凿刻星图的匠人

把錾子换成毛笔

在城墙内侧

写一部倒悬的天书

当银河开始倒灌

每块墙砖都长出棱角

凸起的部分顶着紫微垣

凹陷处蓄满

六百年前的潮声

此刻数着垛口

突然摸到洪武年间

某颗流星的余温

 

赏析:

这首现代诗以星象为经纬,织就一幅跨越六百年的时空画卷。全诗通过"北斗-南斗-双曜-银河-紫微垣"的天象序列,构建起天人感应的宏大叙事框架。

诗歌开篇即以"垂落""渗出"形成天地呼应,城墙砖缝的金光与星辉完成第一次物质与精神的转换。""字以暴烈动作凝固时空,将星斗与城墙豁口焊接成永恒的历史印记。诗人巧妙地用""的秦淮河反衬""的星象记忆,月光漂白的绸带成为连接古今的意象纽带。

中段笔锋转向建造者群像,"錾子换毛笔"的细节完成从工匠到文人的身份升华,而"倒悬的天书"则暗示着天人之道的倒置与重构。银河倒灌的奇想中,城墙砖块发生量子态变化:棱角与星垣的物理接触,凹陷处却储存着声波形态的历史记忆。

结尾处,诗人以触觉穿越时空,"流星的余温"这个通感意象,将洪武年间的某个瞬间具象化为可感知的温热。全诗最终在"数垛口"的现代动作与"摸余温"的历史感知中,完成对南京城墙作为"立体星图"的诗性确证。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919835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