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居幽壤度流年,暗忍阴潮久苦煎。
夜叩苍苔辞故穴,朝攀碧树沐晴烟。
晶眸初启三清境,素腹长鸣九夏天。
纵是生涯时日短,歌声唱绿满平川。
赏析:
这首诗立意高远,托物言志,通过对蝉生命历程的描绘,赞颂了其坚韧、高洁与奉献精神。
1.首联:蛰居幽壤度流年,暗忍阴潮久苦煎。聚焦起点,突出隐忍: 开篇直写蝉漫长的幼虫期。用“蛰居幽壤”、“度流年”、“暗忍阴潮”、“久苦煎”等词,生动描绘了蝉在黑暗潮湿的地下度过漫长岁月的艰辛与隐忍。
奠定基调:为全诗奠定了坚韧不屈的基调,也暗示了成功(蜕变、高鸣)需要经历长久的磨砺与等待。
2.颔联:夜叩苍苔辞故穴,朝攀碧树沐晴烟。描绘蜕变,象征新生:描绘蝉在夜晚破土而出(“夜叩苍苔”),告别黑暗的旧居(“辞故穴”),并在清晨奋力爬上高树(“朝攀碧树”),迎接光明与自由(“沐晴烟”)。
时空对比,充满力量:“夜”与“朝”形成时间对比,“幽壤/故穴”与“碧树/晴烟”形成空间与环境对比,凸显了从黑暗到光明、从禁锢到自由的巨大转变。“叩”、“攀”两个动词充满力量感,展现了生命的顽强。
3.颈联:晶眸初启三清境,素腹长鸣九夏天。刻画形象,点明使命: 描绘蝉蜕变后的形象与核心行为。
“晶眸初启三清境”: “晶眸”形容蝉眼的明亮清澈,“初启”展现新生的状态,“三清境”原指道教最高仙境,此处用来形容蝉所栖息的碧树高处,既指其位置之高洁清幽,也暗喻其境界之高远脱俗。
“素腹长鸣九夏天”:“素腹”指蝉透明的腹部,“长鸣”是其标志性行为,“九夏天”指整个炎热的夏季。此句直接点明蝉的使命——在盛夏时节引吭高歌。
突出高洁与奉献:这一联将蝉的形象升华,“晶眸”、“三清境”赋予其高洁脱俗的气质,“长鸣九夏天”则强调其不惧酷热、尽情歌唱的执着与奉献精神。
4.尾联:纵是生涯时日短,歌声唱绿满平川。点明主旨,升华意境: 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纵是生涯时日短”: 坦承蝉成虫生命短暂的事实。“纵是”二字转折有力,引出下文。
“歌声唱绿满平川”:这是全诗最精彩、立意最高的一句。
化虚为实,想象奇特:蝉的歌声本是听觉意象,诗人却用“唱绿”将其转化为视觉意象(绿色),极具想象力和感染力。
超越个体,歌颂生命价值:此句赋予了蝉鸣巨大的意义和价值——它的歌声仿佛具有生命力,能染绿整个原野。这既是对盛夏草木葱茏的生动描绘(蝉鸣是盛夏的标志),更是对蝉短暂生命所创造价值的极致赞美。即使生命短暂,也要尽情歌唱,用最嘹亮的声音装点世界,留下生机勃勃的印记。
托物言志,余韵悠长:此句升华了主题,超越了单纯的咏物,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其价值和贡献。即使身处困境或时日无多,也应积极向上,尽力绽放光彩,为世界留下美好。意境开阔,余味无穷。
总之,这首七律《蝉》是一首成功的咏物诗。它通过细腻描绘蝉的生命历程,运用精妙的意象和语言,特别是尾联震撼人心的想象与哲思,热情歌颂了坚韧、高洁、奉献的生命精神,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艺术性和思想性俱佳。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