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现代 >> 正文

游龙门水都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雪    阅读次数:6600    发布时间:2025-07-09

当我立于龙脊的末端

群峰蜿蜒

如蛟龙腾雾

正欲飞向更沉郁的苍穹

莽林举起苍翠的楔子

楔入流云翻滚的卷册

碧玉深潭如镜

幽径随波漂移

六道失重的经卷

在潭水中打捞自身

展开时是另一座山脉

庙宇飞檐勾住低垂的流岚

石阶在花影中层层退隐

当香火缭绕的冷冽

缠绕残甲片上的铭文

静默的碑林内部

所有未被风化的名姓

如松针般骤然直立

不必远眺画卷

邕州是砚池边的半卷生宣

濡湿着烟云

笔锋游走间

嶙峋处自有青绿悄然漫染

此情此景

我心潮澎湃

仿佛是一只展翅的鲲鹏

踏着龙头跃起

在万里晴空翱翔

 

赏析:

这是一首极具气势和深度的山水咏怀诗。诗中雄浑的自然景观与深沉的历史、哲思、艺术境界相互交融,最终升华为诗人豪迈奔放的情怀。我们来逐层赏析:

雄阔奇崛的空间架构(自然之壮):

视角独特: 开篇“立龙脊之末端”立即占据制高点,暗示全诗将俯视全局。“龙脊”比喻山势,赋予山峰奔腾的生命力和神圣感。

动态奇喻: “群峰蜿蜒 / 如蛟龙腾雾 / 正欲飞向更沉郁的苍穹”。将连绵山峰比作腾雾欲飞的蛟龙,想象大胆瑰丽。“未冷却的青铜”虽被省略,其沉重的质感和凝固的力量感仍可联想。“欲飞”的动势将静态的山峦写得气势磅礴,直指苍穹。

   天地碰撞: “莽林举起苍翠的楔子 / 楔入流云翻滚的卷册”。森林化为巨大的“楔子”,楔入(具有强力插入感)天空这“翻滚的卷册”,意象新奇而充满力量感,展现自然造物的伟力与动感。天地在此激烈对话。

水天一体: “碧玉深潭如镜”映照天空,“幽径随波漂移”写视觉错觉,营造迷离虚幻、边界消融之境。潭水为下文经卷的“打捞”提供了奇异空间。

时空交错的哲思回响(人文/历史之深):

典籍的异化与重生: “六道失重的经卷 / 在潭水中打捞自身 / 展开时是另一座山脉”是全诗的核心哲思意象之一。经卷(佛经或道藏、历史典籍)在此:

异化: 脱离文本的沉重意义(“失重”),被置于潭水(倒影天地)中“打捞”(寻求、重构)自身的“真意”。

转化与重生: “展开时是另一座山脉”。经卷承载的大道或历史脉动,最终在自然中找到了对应的宏大图景——山脉。文本与山水,人文与自然,在此达到深层次的象征性互证。

历史的残响与凝固:

建筑与遗迹: “庙宇飞檐勾住低垂的流岚”,飞檐灵动,勾住流动的云烟,静动相生。“石阶在花影中层层退隐”,石阶引向幽深(象征时间?),在花影中淡出视线。

铭文与碑林的魂灵: “当香火缭绕的冷冽 / 缠绕残甲片上的铭文”。冰冷的香火(祭奠的肃穆)缠绕在残缺的甲片(古战场、历史遗迹)铭文上,是历史伤痛与时间流逝的沉重交集。

不朽的呐喊: “静默的碑林内部 / 所有未被风化的名姓 / 如松针般骤然直立”。碑林中“未被风化的名姓”(未被时间磨灭的英名或精神),其精神力量如同“松针”般“骤然直立”。松针细小却尖锐、坚韧、常青,这个比喻极具爆发力,将逝者无声的沉寂转化为一种永恒的、不屈的、警醒的存在,仿佛在沉默中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这是对历史英雄或先贤精神的最高礼赞。

艺术境界的豁然开朗(绘画之境):

从写实到写意: “不必远眺画卷 / 邕州是砚池边的半卷生宣 / 濡湿着烟云”。诗人的目光由眼前具体的龙门水都上升到对整个邕州(南宁)的艺术性观照。

将城市化为水墨: 将邕州比作放在砚池(可能是象征邕江或湖泊)边“濡湿着烟云”(饱含水气墨意)的“半卷生宣”。这不仅点出了此地湿润多雾、山水如画的特点,更将整个城市纳入一个宏大而充满生机的艺术创作体系。

自然的神来之笔: “笔锋游走间 / 嶙峋处自有青绿悄然漫染”。在这个水墨世界里,“笔锋”似指自然造化,它的“游走”所到之处,在“嶙峋”(山川骨相)之间,“青绿”(青绿山水画的色彩,也指草木欣欣)会自然而然地“漫染”开来,如同宣纸上墨色的自然晕散。这表现了自然造化的神奇与浑然天成。

物我交融的豪情升华(心胸之阔):

触景生情: “此情此景 / 我心潮澎湃”是前面积累的雄壮、深沉、诗意等感受的总爆发点。

化身为鹏: 诗人的情感如“展翅的鲲鹏”(《庄子》中扶摇九万里的大鸟)般腾飞。这种想象源于对眼前壮景和历史沉淀的深刻共鸣。

踏龙翱翔: 最惊人的想象是“踏着龙头跃起”。既呼应开篇“龙脊”,又将自己幻化为能与巨龙比肩、甚至驾驭巨龙的存在。“踏龙头跃起 / 在万里晴空翱翔”极具画面感和磅礴气势。这是诗人精神挣脱束缚、与天地山河融为一体、自由翱翔的极致写照。

总结赏析:

《游龙门水都》是一曲雄浑壮阔的山水乐章,更是一场贯穿古今、融通物我的心灵壮游。

结构精妙: 由登高俯瞰的自然奇观起兴(动势欲飞),转入水潭幽径的玄思探秘(经卷、历史),再由碑林的灵魂呐喊激发艺术联想(水墨邕州),最终在鲲鹏踏龙翱翔的豪迈中达到高潮。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层层递进,气象万千。

意象瑰丽: 蛟龙腾空、楔子楔云、青玉寒潭、失重经卷、飞檐勾岚、碑林松针、砚池生宣、鲲鹏踏龙……全诗想象奇特,意象密集而新颖,充满力量感、神秘感和艺术美感。

哲思深厚: 对历史的凭吊(甲铭、碑林)、对经典与自然关系的思索(经卷化山)、对艺术本源的领悟(水墨邕州)都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使诗歌具有超越单纯写景的深沉底蕴。

情感奔放: 全诗贯穿着一种激动人心的力量,最终在“踏龙头翱翔”的意象中,诗人自我与雄奇的自然、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艺术天地完全交融,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豪情万丈的极致境界。

这首诗巧妙地将龙门水都之“形”(山水)、之“神”(气韵)、之“魂”(历史文化艺术),通过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澎湃的情感熔铸为一,成就了这首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杰作。它不仅描绘了壮丽山河,更展现了诗人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和超凡脱俗的胸襟气魄。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438787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