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旧体 >> 正文

西江月•采茶(外一首)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雪    阅读次数:4316    发布时间:2025-05-10

◎西江月•采茶

 

素手纤纤裁绿,晨光点点凝珠。

嫩芽新发待携扶,却被折枝轻取。

 

一晌茶园寂寂,千丛秀色疏疏。

生机暗敛入江湖,换取人间香缕。

 

赏析:

《西江月·采茶》这首词以微观视角呈现采茶场景,通过细腻的物象捕捉与哲学化提炼,完成对劳动美学的诗意建构。全篇贯穿着生命形态转化的隐性叙事,形成"自然生长-人为采撷-人间享用"的三重生命循环体系。

上阕"素手裁绿"与"晨光凝珠"构成视觉与触觉的双重通感,采茶人的劳作被解构为光的艺术,指尖与嫩芽的触碰在露珠的折射中产生时空的微缩感。"待携扶"与"轻取"形成矛盾修辞,暗示自然生长的脆弱性与人工干预的必然性。此处动作的轻盈与嫩芽的易折性形成张力,恰如《齐民要术》中"采茶如采芝,贵在得其时"的技术规范。

下阕"寂寂"与"疏疏"的叠字运用暗含生态伦理的隐喻,茶园在采摘后的空寂对应着茶叶的流转轨迹。尾句"生机暗敛入江湖"将茶叶的生命力转化为形而上的存在方式,通过水与火的淬炼,完成从植物组织到精神滋养的质变。"香缕"作为最终呈现形态,既指茶香的物质属性,亦暗合陆羽《茶经》"精行俭德"的精神升华,印证了《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造物法则。

 

 

◎沁园春•吟素笺

 

玉魄凝霜,云胎裁月,静锁瑶函。  

任墨痕缱绻,洇成契阔;芸香明灭,暗度流年。  

半幅乾坤,千钧思量,薄翼能栖岱岳巅。  

凭谁问,这澄明一寸,可纳悲欢?  

 

平生两色堪怜,是初雪新磨砚上烟。  

纵华颠渐染,犹存玉骨;劫灰频扫,不损心笺。  

碎若琼妃,飘零砚海,仍抱冰魂向故弦。  

灯影里,看未言褶皱,刻尽桑田。  

 

赏析:

《沁园春·吟素笺》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词,以素笺为载体,将纸的物理属性与人的精神品格熔铸为一。词中通过意象的叠加与时空的跳跃,展现了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全词可分三个层次赏析:

一、物象之精微(上阕)

开篇"玉魄凝霜,云胎裁月"以通感手法构建冷冽澄明的视觉空间,""""二字赋予纸张以神性。墨痕洇染与芸香明灭的意象对仗,暗藏契阔时空的辩证——墨迹是情感的凝固,香气是时光的流动。末句"薄翼能栖岱岳巅"极具张力,纸的物理轻薄与承载千钧思绪的精神重量形成矛盾统一,恰似庄子笔下"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的荒诞真实。

二、品格之淬炼(下阕)

"初雪新磨砚上烟"七字蕴含多重时空:初雪喻白纸之纯,砚烟显书写之动,雪融于砚则暗示创作中物我交融的玄妙。"劫灰频扫"化用佛典,将纸张经历的历史沧桑与文人面对时代困境的坚守巧妙勾连。最妙在"碎若琼妃"三句,纸碎如雪飘砚海,却仍抱冰心守琴弦,既呼应谢道韫咏絮才情,又暗合嵇康《广陵散》的绝响风骨。

三、褶皱之哲思(尾声)

"未言褶皱"堪称词眼。纸张的褶皱本是书写痕迹,词人却将其升华为"刻尽桑田"的生命年轮。这与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中"玛德莱娜小蛋糕"的褶皱记忆异曲同工,褶皱既是时间流逝的伤痕,也是精神存续的凭证。灯影里的褶皱与开篇的玉魄凝霜形成闭环,构成从澄明初生到沧桑积淀的完整生命图景。

此词以纸为镜,折射出中国文人"纸寿千年"的文化信仰。词中冰魂玉骨不仅是素笺的品格,更是文人"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写照。那些褶皱里凝固的,何尝不是文明传承中永不褪色的精神胎记?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88470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