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映日荷花别样红(外四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袁定鸿    阅读次数:19207    发布时间:2023-07-11

映日荷花别样红

 

安龙县有个招堤。

招堤内有座半山亭。

晚清重臣张之洞幼时在《半山亭记》中评价招堤内景观,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其意为美丽的事物不是因为自己美丽而闻名,而是因人才得以扬名天下。

那时张之洞仅十一岁,能即兴撰写可与《岳阳楼记》媲美的《半山亭记》。几百年来,后世之人没有谁不为他的文采所震惊。

招堤为招国遴在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所建,迄今300余年,后人为纪念他,尊称他为招公。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招堤被兴义知府张瑛加高。后人眼里的招堤,历经300年风雨和暴洪,一直固若金汤,它让太多太多的只会追逐铜臭的建设者汗颜。

招国遴官为游击,类似现在的营长,他建堤的目的,是让安龙的黎民免除洪灾之患,这种心肠热得滚烫。偶尔想起现在只居高位而不为的例子,心里满是唏嘘。为民请命的人,才会被世人似断实续地记起。

游击招国遴建堤,知府张瑛添灯油,是安龙百年经典史实典故,其遗迹看得见,摸得着,常常在安龙的巷陌里口口相传。

招堤,是安龙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亮丽名片。

招公筑堤植荷,或许那一年,荷只开一朵,谁也不曾料想,这一朵荷,竟为安龙的历史文化点了题。所以,后人已习惯把安龙称为荷都安龙

在招堤赏荷,最好的立足点自然是半山亭,在亭内抚栏小憩,即可俯瞰近景,也可眺望远景,相得益彰。之所以选定半山亭为观荷的最佳所在,其深意是,依次看一点景,再回头背一句《半山亭记》中的短语,就懂得什么叫万山辐辏,什么叫落霞飞绮,什么叫一蓑荷碧,什么又叫犹恐未能尽其致也”……如是文人,在观荷后伴着晚星归隐,想动点念头,拟几句文字自恋,但如若解读了《半山亭记》里的精妙,再伏案沉思,内省,就会在恍惚中冷汗涔涔,再不敢弄斧班门,因为,心里那太多的想象与联想,都被幼时的张之洞信手拈来,刻在了历史的石壁之上。

但每年里如果到了安龙,荷还是要赏的。赏荷不一定硬是要强逼自己写那么几句佶屈聱牙的文稿,但它确能消除人们的视觉疲劳,也能满足人们如初恋般想要表达却又难以启齿的情结,更能重温在荷前邂逅的恋情旧梦。

赏荷得在晚夏或初秋,那时的太阳高远,太阳就少了些咄咄逼人的锋芒,太阳与荷叶里久久不愿消逝的清玉般的露珠相映成趣。赏荷的人,一般从堤上而入,左眼左耳即可感受县城的繁华与喧嚣,右眼右耳则能感受荷池的一碧十里与宁静。在招堤,无论人多人少,都会收敛起生活的浮躁,轻移步子,低语交流。即使有稚童偶尔嚷闹,大人就轻拽一下他的衣摆,受暗示的小孩就突然噤声,这种约定俗成的默契,给浏览的人们营造了可以思索的环境。

在招堤与荷塘的连接处,有一座怀乡桥。桥为杨滨所建。桥上置石级,桥下为圆拱,圆拱仿佛是一轮永久的月,月的泠泠清辉,一直在散发着轻烟似的乡愁。诗人余光中在《乡愁四韵》里说:那酒醉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这可能是杨滨建桥的初衷。

杨滨是安龙人,成年的杨滨从事过地下工作,远离故乡辗转于他乡,参加过抗战。因思念故乡及故乡的亲人,就自捐银两,建了这座怀乡桥。桥不大,但建桥的意义却深远。无论是谁,伫立于桥上,看着桥的古朴,搜寻着自己曾经漂泊的足迹,那一缕怀乡情绪,恰似荷花池里的水,涟漪渺渺。安龙荷花池的文化内涵,竟悄无声息地揉进了思乡的情愫。

荷花池的曲桥正中,修建有几座凉亭,最高的称醉荷亭。其他几座矮亭,簇拥在醉荷亭旁,仿佛正在聆听高亭表述着安龙与荷的渊源,荷自身的风骨,荷与安龙文明的真实内在。醉荷亭两头,全是曲曲折折的桥,徜徉于桥上,一下打破要走捷径的固定思维,它仿佛暗示着要把安龙的荷文化展示出来,哪怕是极小的景,都需要有伏笔,有悬念,有一波三折,有动态与静态,有想象与联想,有诗情画意,才可以展示着荷文化充沛的气息与循环往复的脉络。

安龙的荷,原先只局限于荷花池内,现今已绵延种植了数十里。荷的空间足够广阔。荷历来的寓意都是高洁,绵延的用意不彰而显,那就是荷高洁而广阔的心胸。仅这样随意地想一想,就发现了安龙招堤荷花池在创意上了不起的格局。

有意思的是,安龙的荷的全景并不单调,它以荷为主体,以亭为辅助,以桥为线索,再衬以蒹葭、白鹭、鸳鸯这些稍有清风徐来就把姿态作得十足的生灵,仅眨眼的一瞬,所见的画面就灵动起来。那画面,宛如一本精美的画册,让你不停地翻页,也不停地怦然心动。

黄昏是在安龙赏荷最佳的时段。毕竟,人是需要生活与思想的群体。只有黄昏,人才可以放下劳碌,放下心念,放下痴贪,选一处有声有色的地方总结自我与释放自我。这时候,安龙招堤,操琴的,绘画的,唱歌的,书写的,背诵的,舞蹈的,恋爱的,凭着自己的爱好,选一个僻静之处,把自己的特长展现得淋漓尽致,把自己内心的杂念洗涤得一尘不染。如是夜间,万籁静寂,荷的个性就全部隐蔽,只偶尔听到某种声响,你的臆想就会生发开来,那声音的来源是鸟梳轻羽?是蒹葭曼舞?抑或是恋人呢喃?或许都不是,或许全是。这一思索,或许就有了灵感,《诗经》,琼瑶、余秋雨、朱自清,那些名篇或者名人如意识流般纷至沓来,让你目不暇接而又经久不忘。

这就是安龙招堤隐藏着的魅力。

安龙招堤有两座塑像:一座张之洞塑像,一座王囊仙塑像。张之洞是晚清名臣,在安龙长大,成就非凡;王囊仙是安龙少数民族起义的女英雄,起义失败被清嘉庆帝下令凌迟。为女本弱,在大义面前却如此刚硬,让人一想起她,仿佛就可以听到骨骼充满了豪气在炸响.

张之洞与王囊仙,一文一武,好比荷中的并蒂莲,文的成就如荷的花朵,清丽不俗;武的品质如刚露水的幼荷,出淤泥而不染。这大抵是安龙荷文化一直经久不衰的深层原因。

提起安龙荷文化,自然要再次提及张瑛,张瑛为张之洞之父。他在安龙兴义府任知府期间,重教兴学,创建兴义府试院,并委派打更的人每日深夜为那些挑灯夜读的人添加灯油。添油事小,但却激励了无数的安龙文人孜孜不倦,努力奋进,以在前程上更上层楼。

在安龙,几百年来,添灯油的故事,已如格言般的长久存在,被融进安龙的文化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安龙的荷文化,因为有太多的真实典故,而所有的典故,又都能激励人心。所以,这一枝,就红得更有内涵的罢。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769683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