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采风 >> 正文

贵州与王阳明 ——“贵州·贵地·贵人”系列之八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安徽 许从长    阅读次数:29626    发布时间:2021-09-08

去遵义的路上,车进久长服务区休息。老张忽然指着服务区广场门前的一尊雕像,问我:“那是谁?王阳明?”后一问估计是看到了雕像后面的门额上有“知行合一”四个字。

短暂的一愣后,我想起了这是修文县,修文县城就是龙场驿,王阳明悟“道”的地方,于是我指着不远处的指示标牌说:“应该是。你看,那是通往龙场驿的公路。”

而随后的几天,我们不断看到与王阳明有关的名称和建筑,在贵阳,在修文,在遵义,甚至在黔东南的下司古镇。给人的感觉是,王阳明是贵州人。

王阳明当然不是贵州人。他是浙江余姚人。我对王阳明还是有些了解的,教院毕业时,一个关系很好的同学送了我一本张立文的《宋明理学研究》,他认为我一定会喜欢,因为他看到我在图书馆大量借阅历史、地理方面的书籍。但他忽略了我对哲学方面的书不太感兴趣。

有人这么概括王阳明说,他一生主要有三个地方:一是贵州,中年贬谪和悟“道”之地;一是江西,壮年建功和传“道”之地;一是浙江,出生和晚年讲学证“道”之地。此话概括得很清晰、明了,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

但在三个地方,贵州虽最短,差不多只三年,却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他悟“道”成“圣”的地方。

王阳明的贡献在“心学”,他是宋明600年儒学中“心学”一派的集大成者。当时,与心学相对应的以南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在王阳明出现之前,朱熹“理学”的社会影响是完全压制性的,科举考的就是“理学”的儒学,朱熹审定的四书五经是科举考试的必考书目。

王阳明出现后,形势完全逆转了,他的“心学”,能从理论上充分解释儒家经典中那些悬而未决和有争议的部分,从此“心学”开始走红明代士大夫阶层,成为了当时儒学的主流。

那么,什么是“心学”?如果你处处留意,想必记住了三个词: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理”在哪里?自唐宋儒学复兴,便成为习儒者追问的命题。王阳明认为,“理”不在“物”上,“理”在“心”中。“心”与“理”是不同的概念,“心”便是宇宙,“理”便是宇宙中的规律。“心”与“理”的关系,是共生关系。“心”是宇宙,宇宙便无边无际。“心”之所达,“理”随“心”至。“心”离开了“理”,便无法存在;“理”离开“心”,“理”便无所依托。

清楚了“心即理”,那么,不仅要“致良知”,还要“知行合一”。“知”是指认识、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行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只有把“知”“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王阳明悟出的“道”的核心。

王阳明为什么能在龙场驿悟出“道”?

这与他的遭遇有关。王阳明是因得罪大太监刘瑾被杖责四十大板,贬谪至居龙场当了一个小小的驿丞。这是一个算不得官的官了,又是一个在当时算僻远之地,差不多是流放了。但恰恰是这个地方,让他悟出了“道”。据王阳明自己说,房屋是当地人见他住处潮湿阴暗,趁农闲时帮修建的,而这些人不属他管,只是出于同情。而王阳明本指望只要能遮风挡雨就行了,没想到却修得如此高大美观,远超出了他的“初心”:“初心待风雨,落成还美观。”

“夷人”是自发帮忙,他们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是内心的“良知”。而作为回报,我也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尽己所能,发自内心,帮助需要帮助、也能帮助到的人,这是“知行合一”。所以,我们看到,“悟道”的王阳明身边,各类人都有,包括“蛮奴”。他心中已没有身份地位的区分,他甚至长时间服侍本该服侍他的“从人”。王阳明在龙冈,去贵阳,还可能在其他地方,讲学传道,尽心竭力,为贵州培养出一大批有影响的人才。

贵州是王阳明的“贵地”。在贵州,王阳明得遇“贵人”,尔后,他也成了贵州的“贵人”。

我忽然想到了道家的那个主张——“弃圣绝智”。在儒家“圣人”面前想道家主张,我不觉得滑稽,倒是觉得有点像顿悟:王阳明是抛开“理学”束缚,找回“良知”,却最终成“圣”!

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己、无功、无名,才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达到“逍遥游”的境界。而这,不就是回到“本心”吗?

所以在下司古镇,我看着规模很大的“阳明书院”,看着我见过的最大的“惜字塔”,虽然我知道这不是王阳明亲自传道的讲学地,但心中依然油然生出钦佩。

 

 

(编辑:黔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25524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