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送女儿去上学(外一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陈海豹    阅读次数:3996    发布时间:2013-11-07

在秋风的吹扫下,小区大院的冬青树、桂花树、银松枝摇叶摆,矗立的高楼围着这块土地,便成了我居住的小区,每逢周末,我便和妻牵着女儿的手在这里游玩,举头望天,一群秋雁划过,留下道道弧线;低头看地,那五颜六色的鱼儿在水中游得正欢,不时将嘴露出水面,似要将生命中最宝贵的部分吸入心灵!

女儿刚过完3岁的生日,圆圆的眼睛不亚于她父亲那双黝黑而大的双眸,天真的笑声和无邪的脸上,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原形,聪明的小脑袋总会问我一些奇怪的问题,实在很可爱!女儿从一岁多开始就跟我姐姐,周日妻从兴义乘车去外县上课要经过姐姐家,于是就将女儿送去由姐姐照看,周五妻回来时又从姐姐家接回来,周末是最好的了,两只大手牵着两只小手,游走在小区里,说笑间时间过得真快,小草、凉亭、冬青树......不再显得那样孤独。

秋学又要开始了,妻得去上课,于是女儿的问题便成了我与妻的痛心肉,上个月的一个周末,妻子和我商量,决定将女儿送去幼儿园,我当时心情很复杂,因为把女儿送去幼儿园,主要是没有人去接,只能星期一送去,星期五去接,虽然女儿从一岁多就在她姑姑家过这样的日子,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不知道是高兴还是难过。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我和妻达成共识,决定送女儿去幼儿园。于是去附近的几家幼儿园了解情况,最后选定了离家较近的一家,那天,星期一,我起得很早,要去上班,车停在楼脚,我便匆忙的走进电梯,下了楼,直奔40余公里的边远乡镇,送女儿上学的事情自然留给了妻,中午,我还在办公室加班,妻打来电话,一番寒暄后妻便说起送女儿去幼儿园的情景,妻将离开时,女儿哭,就是哭个不停,不让妈妈走,说“不上幼儿园,要跟妈妈!要爸爸!”电话那头的声音依稀模糊,我坐在办公室,望着电脑屏幕上闪动的鼠标,脑海中闪现出女儿的身影,仿佛看到坐在幼儿园的小板凳上的女儿,正在认真的听老师给她讲故事、做游戏、唱《我有一个好爸爸》......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女儿不知不觉中占据了我的整个身心,有女儿在身边感到特别幸福、快乐。上班的日子,却不能多陪女儿一些,虽然内心不好受,但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让自己贪婪地去挣一份钱呢,拿人钱,就要受人管,到底是工作第一。

一个星期过去了,工作之余打电话问女儿的生活老师,老师很关心我女儿和其他小朋友,我便放心了许多,工作中也不再胡思乱想,在心里暗暗的对自己说:“生活其实就是这样,女儿虽然这么小就跟父母聚少离多,多年后她就会知道,孤独其实也是一种美,独立的成长起来更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在温室里盛开的花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从小历练意志对将来可能会更好......”

秋意渐浓,边远小镇的上空下起了鹅毛般大小的雨滴,从办公室的窗户望出去,几片快要凋零的树叶摇摇欲坠,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几分寒意透射进来,灵敏的肌肤冒起了鸡皮疙瘩,冬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夜已深了,我还独自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更加想念我的女儿了!

 

冬 天

 

窗外,大雪鹅毛般飘飞,纷纷扬扬,潇潇洒洒,密密麻麻,整个空灵的世界一片银白色,冬眠的大地闪现出圣洁的光芒。

坐在炭火烧得旺旺的宿舍,我飞扬的思绪一如这飘飞的雪花被思念牵扯得很远很远......

那是二十年前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我还在山里一个偏远的小学上学,那栋低矮的木房犹如一位风干的历史老人横卧在两棵高大古老的松木旁,显得那么沧桑、孤独与寒酸。寒风灌进破旧的木房,一至四年级的几十名学生来至四面八方。清早,学生们从几里甚至十几里开外的山寨出发,杵着木棒,挎着书包,怀揣烧熟的山芋、捂热的玉米饭团,踏着冰雪覆盖的小路来到学校。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山路蜿蜒,当地农民收入较少,家庭贫寒,学生大多穿着一两件薄薄的缀满补丁的单衣,有的穿着一双黄胶鞋,由于长途跋涉,路上的冰雪泥浆直灌鞋里,鞋子早已湿透;有的甚至光着脚丫,踩着结有冰渣的泥路,啪啪直响,看着被冻得通红的我们,班主任老师心疼得忙抱来一大捆干枯的松枝,燃起一大堆熊熊的柴火,几十个学生围成一圈伸出一双双小手、小脚,散发出一缕缕氤氲的水蒸气......

这里山高雾大,没有电灯,早晨教室里光线昏暗自然是上不了课,要等浓雾散去后才敲钟,钟是生锈的铁器悬挂在木屋檐前,用石头去敲击便会发出“咚咚”的响声,便成了孩子们进教室的信号。

孩子们来到学校围着火堆暖和一下手脚后,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晨读,每人从家中提来的火盆早已熄灭,间或的冒着丝丝青烟,麻布缝制的书包里揣着几包玉米,熄灭的火盆早已炮制不出滚烫的包谷疱来,只好将火盆放在胯下,让余温温暖那幼小的心灵。课间,我们实在冷的厉害,便跑到学校隔壁大爷家去烤火,闻着大爷家锅里香喷喷的玉米粥,口水差点没有流出来,大爷家端来一个土碗,碗里盛着少许米粒,碗中横躺着几个光洁的土豆,大爷淘米时极其小心,生怕米粒被水冲走。

“咚咚”声响起,五六个八九岁的男孩匆匆的往外跑,啪哒、啪哒的胶鞋声恰好映衬了当时的宁静,脚下突然一滑,一个踉跄,险些摔倒,我向后仰了仰头终于努力控制住了身体,双手紧扣着大爷家屋后的楸树,尽管如此,还是在老师进教室之前赶到了座位上。

冬天,日短夜长,再加上下雪的缘故,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放学后,雪依旧下个不停,冷得发抖的我们再也没有心思在路上逗留,一股脑的往家跑,恨不得家就在眼前,几个顽皮的小孩在一块较平的雪地上把剩下的玉米粒用线穿起,一端栓在固定的物体上,另一端上弄一个针勾打上死结,针勾上用玉米粒掩盖,第二天上学时便会发现野鸡、山鸡之类的被勾住了。此刻,这一幕雪地拾鸡图被深深地定格在大山冰凉的脊梁上,也永远地定格在我心灵的窗户上,我的心灵为之震撼。捡起的不仅仅是一只只野鸡、山鸡,同时也捡起了一个个充满稚气的五彩缤纷的梦想。

时隔多年,我有幸进了城市上学,参加了工作。间或的在城市生活着,看着眼前晃动着花红柳绿的欢快身影,倾听着天地间飘飞的欢乐声,我常常想起多年前山顶上的那群顽皮的孩子,想起他们在雪地中步履维艰的瘦小身影,想起他们怀揣烧熟山芋、捂热的玉米饭团远道去求学的艰辛,联想起眼前城里的孩子,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寒冷,因为在严冬到来时,他们的身上早巳被父母用厚厚的温暖所呵护;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是饥饿,一日三餐动不动就把不合胃口的饭菜倒掉。我时常会情不自禁地把这个远去的真实事件告诉我的学生,他们先是瞪大双眼唏嘘着感到惊讶,后来他们似乎渐渐地读懂了这个关于冬天的冰雪故事,虽然它没有《白雪公主》那样浪漫动人,但它却像山里的孩子一样真实、质朴、感人。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83796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