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要记忆,只能悄悄的问自己。
梦来无声,岁月留痕,转眼无数春秋,也就悄悄流逝。
在这潮热的夏,趴在沾满灯火的窗台边沿,看似无数闪烁的灯火,不觉情思涌动,犹如回到记忆的童年。
初识,一段情缘,久别之后,成了故事的尾声。
离开乡土,已经数不出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竹林中的鸟鸣,不知道还是不是那么嘈杂?乡间流淌的河水,经过数夜雨声,可否泛滥?
因为这一切,常常都会在相思的梦中。
可风再起时,我们的童年身影已不再,换了体型,唯有心的向往犹存。
想起乡土,就如想起那里的丝丝牵挂,乡土的一切很甜,唯有岁月的感觉很苦。
人生如同飘洒的雨景,变换着的是感受的心情。不管如何偏离,最终都要打湿眼前的路。
正如刚刚离开乡土,也是一样的渺茫,数年之后,没有模糊的童年脚印,可不知道还有没有留下的痕迹?走过了,感觉落下的只有诗一样的回忆。
看着城市的霓虹,有点模模糊糊的冷清。不知道是个人的心境,还是错过了回不来的心情。
那时的山,不像如今的高楼,内涵丰富的背后,有着太多的离愁。只感觉粗犷的背后,犹如日出日落的岁月里,谱写了太多太多的乡愁。
不是因为热闹中,记忆另一种向往。因为童年的世界里,就充满着太多人性释然的美好华章。
而褪尽风华,人就走入了思索的陌路。来回走着的虽然不是一条路,但记忆留下的恰恰就是这样的脚步。
久别生情愫,独思著文章。
不要太多的苛求,也得更多的向往。
每天在城市上班,似乎多了一些灿烂落寞。公交车准时开走,人潮车水,也是热闹的过,陌生地消失远方。
故土不知道?小河潺潺的流,也没有悄悄默念着?因为离开得太久,无法与之相识、更无法与之相守。
这些的一切又一切,都是人生华丽舞台之中的一种出现。对于自己,内心的意念,何去何从,也没有谁能够真正解读。
正如一首经典歌曲一样,“在某些时候,避免不了的寂寞,可以让自己赤裸裸的面对自己 ,想一想,我曾经获得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正在追求什么。”
想想,也是这样。虽然,城市也渐渐走向了沉寂,因为夜深了。但自己的心情,还是那样的没有安静,窗沿上看着繁华的城市摸样,不知不觉,回忆也走了一遭。
回忆过去,就是回忆一种美好!想起乡土,就是想起那里的淳朴。
不管我们走多远,不管我们飞多高,我们的心,才是内心真实的需要。
人之所以要理想融入现实,就是需要我们不要忘记自己内心的向往,现实不管如何变幻,抵达了自己的内心,也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依靠。
做最好的自己
轻轻的,夜拉下了安静的帷幕。
独坐电脑前,心情动荡而起伏。
敲击键盘的文字,似乎多了一些夜色的美。想想过去,犹如一种微风中的声响,抖动的情怀,多了几分成熟和稳重的意蕴。
曾经年少轻狂,那是岁月沉淀中的一种美好。是恰同学少年时的美丽图画,也是岁月留下的难以抹去的痕迹。犹如枝繁叶茂的诗意,少了很多想象的季节。
然而如今,豪气变成了一种思考,意气风发多了很多沉静。不是因为岁月的改变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思索,而是经过更多的思想,走进了安宁的季节。
生活对于自己来说,不仅是一种美,更多了一种体验。言多必失,更多的来自内心的一种感动。不管过去一帆风顺,还是太多的骇浪惊魂。过去了,就是云烟一样的消逝。
记得小时候,做梦都想着快快长大,因为长大了,可以像大人一样有着更多的自由。可以分享自己的世界给他人,也可以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特别可以给亲情、友情、爱情带来更多的安慰。
慢慢的长大之后,其实才发觉我们所想的,其实和现实一点点也不吻合。因为每天面对的不仅是繁杂的一切,还有很多变化着、难堪着、诡异着的人和事。
“树欲静而风不止”,人生原本就不是一个属于自己航行的过程。试想过去的狂野少年,似乎多了一些幻想的意境,同时也多了一些纯洁的美丽“景色”。
因为那时的心,不属于别人,那时的思想,只是一种随心所欲。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瓣,更如羞答如花的少女,除了动人,就是一种纯净。
过多的思考,也会带来更多的疲惫。生活原本就是一个又一个的碎片拼成,一个年龄阶段会有一个年龄阶段的风景。
留恋,是对未来的一种胆怯,也是对过往的一种理解。
伤感,更是带着刺痛神经的一种记忆。
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也都有自己的景色。不管过去多么美好,都是如春天的花开花谢,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魅力。
其实,在人生的旅程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纯粹。除了欲望、除了贪婪、除了无情会带来更多的梦碎。走好自己的路,就是拥有一个完美的自己。
不管别人怎么说,散落的青春,是不可能一片一片的拾起。因为拾起来,也无法找到那种完美的原型。
也不要追忆过去,过多的追忆,常常会带来疲惫的心情。不管世界多么复杂,尽量让自己单纯一些。时间一定会用它独有的方式,给自己一个完美的诠释。
微笑着面对每一天,就是面对着自己的心情。
试想,如果不是现在的每一天做好自己,待到何时?我们才能在自己一生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坐标。
做好自己,就能找到自己的真实一切。没有一个真实的自己,别人不说,我们自己也会亏心。
【编辑:黄先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