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现代 >> 正文

乌江(组诗)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郝珍昌    阅读次数:8121    发布时间:2014-06-29

乌江山峡蓝色底蕴终觉浅,西电东送截流蓄成白鹭湖

——题记

 

蓝色乌江,千载悠悠成古导航

这条贵州的母亲河,从遥远的天府之国

雄奇巍峨,莽莽的乌蒙山区浩浩荡荡,一路奔跑而来

沿途经无数大山脉的阻挡,形成了诸多奇观异景

多处险要的乌江山峡,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石林

勾勒出一幅幅迷人的画卷

曾引起多少名人墨客美好的遐想

赵朝龙、安元奎、黄方能、罗漠、田永红、等等

他们对之情有独钟,走遍这条江

考证它的历史和存在价值

谱写出许许多多优秀的名篇巨著

如赵朝龙的《蓝色乌江》、田永红的《盐号》、安元奎的《行呤乌江》

还有那包白头巾、光着瘦瘦身子穿劳动布裤的纤夫

迈着整齐的步伐,肩上拖着沉重的绳索,喊着船夫的号子

嗨哟,嗨哟,嗨哟,嗨哟

我的船儿朝前走啊,我的船儿朝前走啊

何时能到尽头,大船上岸啰,大船上岸啰

 

世事的变迁,西电东送的交易需求

拦洪截流蓄水

致使豪放的乌江山峡荡然无存

纤夫的凿道被沉没掩盖

秀气的山们、树们也无边地退去

增加了这条河的宽度

有的还形成一个个可爱的钓鱼岛

招引来许多白鹭栖居

水面平静如湖,白鹭湖因而得名

 

龙底江上元沙洲感怀

 

伴随沿河勾碧潭电站的竣工落成

思南沙洲被淹,人们立刻将视线

转移到塘头龙底江上元沙洲

这里曾使古镇繁华一世,留下多少生意人的足迹

是水陆交通枢纽,巴蜀盐道重要航运基地

竹货,家禽家畜的交易市场

而今仍热闹如初

人们把正月十四、十五定为沙洲节

已经两个年头了

茫茫人海无涯际,改革开放,依旧笑春风

滚滚乌江东逝水,上元沙洲一抹红

浪花淘净,匆匆过客踩地毯

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

不知不觉遇上你,都付笑谈中

 

荷塘柳色

 

在故乡的荷塘边,有八棵垂柳

像八位将士日夜守卫边疆

看护这这里的一草一木

它时而邀水波荡漾,嬉耍玩水,相亲相爱

以柔软纤细、高挑的身材倒影水中

扎根深深,遮风挡雨,拦洪抗灾

是鸟雀们长年累月栖息之所

祖祖辈辈,一代一代的传下来

 

老柳昏鸦,也是风烛残年

它仍发挥着余热,横跨荷塘中央

身披绿装,弯腰架一座柳桥

我想着鱼儿在它的荷塘

夏天午后,经常会有一些

长着一对透明翅膀的蜻蜓光顾

伶仃的细脚紧紧抓住柳条,在水里荡秋千

成了这些“小飞机”的停机坪

当夜晚来临的时候,纺织娘在柳叶底下弹琴

蟋蟀在那里歌吟,青蛙跳上岸来凑热闹

唱起了童谣:荷塘呀荷塘

你慢慢,慢慢陪

 

这山没得那山高

 

我的家乡凤凰山

与梵净山遥相呼应,是它的姊妹山

密密的树林,牛羊成群

鸟雀欢叫,热闹非凡

近看是山,远看是山,左看右看

上看下看,百看不厌,看得入伙

看来看去,总觉不过瘾

恍然大悟,不识山中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于是,站在山顶远眺梵净山

这山没得那山高

 

寻找“幸福鸟”

 

行到水穷处

现实无法逃避

远离喧器的城市

落脚山村,寻找“幸福鸟”

让真情回放一次

 

背着背篓

穿着解放鞋,劳动布衣裤

拿着弯刀直起腰杆

走在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山路

落叶铺满,踩在上面软绵绵的

舒服极了

曾经朝夕相处,摸爬滚打

看管的丛林,稀稀落落地出现在我眼里

 

再沿着陡峭的石极爬上

路有点滑

稍不留意就有被摔伤的危险

但我还能把持住

一边走一边感受

当年砍柴时光

体味风霜雪雨的日子

树们草们还是那么亲近我

在寒风中哈腰点头

不时伸出双手来紧握

 

鸟雀在树枝间来回跳跃

欢快地歌唱

不停地拍打着翅膀

我分明听见它们在叫我山妹子

好像在说

这里真好,真安静!

无人来打扰

饮食起居自由自在

感谢有你

爱我就来凤凰山

 

美丽的田埂   

 

曾经美丽       

错落有致的田埂       

铺设在山涧

若星星点点的

黄金分割点

是农人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聪明勤快的庄稼人

不会让它闲着 

总要在此点上       

豆之类的粮作物

不费肥料的

又是人的桌上佳肴       

 

如未整理的田埂

就会成为那些忙里偷闲的

小生灵翻山越岭

弹琴说爱的天堂

不时引来鸭群嘎嘎

猪羊泛滥    

日子总跟在后

田埂犹如一条条弧线

搂住岁月的沧海桑田

就在某一个

阳光明媚的下午

被无情的挖机彻底整合

 

走失的记忆

在钢筋混泥土

绑扎的架子上

找寻

 

在时间背后搁浅

 

想当年朝相祖公

召众人集资

铺设到板桥街的那条石板路

整修赶集大道

谈何而易

 

石板路经过岁月的洗礼  

故乡人的亲近

越走越宽  越光滑透亮       

与大山一道

延伸至遥远的苍穹

 

牧童们骑着水牛

扬鞭驱赶牛群上山

吆喝声不断

唱着山歌  哼着调子

牛蹄走路咯咯咯

 

这群放牛娃

始终没能坚守阵地

还是与石板路话哀道别

牛们也彻底无去处

被拴在电线杆上

 

思来想去       

石板路犹如希望之路

会伴影随行     

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在时间背后搁浅              

 

迎客松

 

迎客松身着婆娑的衣衫,妖娆迷人

傲然挺立在山颠

枝叶一根根挤满树梢

迎风招展,发出簌簌的声音

若是你碰到它

准会像针扎一样

让你隐隐作痛,但却每感为快

 

山雀立刻赶来凑热闹

呼朋引伴,卖弄清脆的喉咙

唱起宛转悠扬的曲子

薅草包谷,薅草包谷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四大金刚”隐身

 

葫芦兄弟四大金刚

老爷爷,千里眼,顺风耳

彼此独立而又密不可分

它们笑容可掬,锐气十足,兵分两路

 

据说当年金刚葫芦娃

经过火山爆发,漫长的地壳运动

历史的垢层,最终把它们运到

乌江边这片荒芜的山地里安营扎寨

在老爷爷的精心抚育,培植下

娃崽们天生武艺高超,各有所长

 

恰好妖魔来捣乱,下设层层把手

葫芦金刚披荆斩棘,上刀山,下火海

什么黑吃黑,白吃白的

智斗压在它们头上的蛇精和牛魔王

风雨兼程数百年,而今历历在目 

 

卧虎石与哈巴狗

 

石林卧虎石,虽没有黄山北部叠嶂峰下的巨大

也没有松骨魇乌龙潭上方的享有盛誉

但它眼鼻须眉爪俱现,摇头摆尾,似真虎耶

哈巴狗也卑躬屈膝,惟命是从,旁敲侧影

 

卧虎石不仅石纹奇特

身世还不同凡响

强不凌弱,风度翩翩

与哈巴狗这位美人儿肩并肩,卧在一起

数万年如一日,在郁郁葱葱的

松树林里瞭望,昭示着一切

 

夫妻树

 

土家姑娘卡菩

是玉皇大帝派到这里,生息繁衍的缩影

自古以来与恋人不生不灭,相依而立

吸取石缝中的营养

裸露石苞长寿命,恩爱夫妻恋化身

扎根石盘葆青春

背靠一睹石墙,江山稳坐

 

小山戴绿帽

 

石林的景致,说不尽道不完

奇形怪状,姿态不一

有的光秃秃的,有的长满野草,有的头顶一片蓝天

架起一座座天仙桥

有的带花帽,还有的又戴绿帽。

在玉兔寻主的驱使、看护下

我遇上了一座小山戴绿帽的

藤蔓们洋洋得意,婆婆娑娑,

你追我赶,力争向上。

他哪来的供养,我想

也许是吮吸岩缝中的甘露呗!

 

【编辑:杨汝洪

已经有 1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清不染尘 : 2014-10-12 20:36:31

杨老师辛苦了!秋安!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88037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