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现代 >> 正文

故园冬天 追寻诗意(散文诗 外一章)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申时炼    阅读次数:8042    发布时间:2014-06-18

1

远山绕雾,苍茫寥廓,站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谁来主宰这个世界?

遥想那些已经风蚀过的岁月,我的思绪总在风中不停地旋转,徘徊……

曾经往返在故园小径上,眼底尽收着一花一石,一草一木……

曾经驻足在翠竹绿柳下,耳畔萦绕着鸣蝉轻吟,黄莺浅唱……

曾经徜徉在淙淙流水旁,脑际流转着飞花溅玉,时光消逝……


2

我脑海里深深烙印下的,最是黔西北黄土高坡上那抹深黄色背景。

冬天习惯呼呼地刮着北风,风中有几棵孤零零的老树,树干在那片薄如手掌的土地底下牢牢扎根,枯枝上栖息的几只老鸹,老鸹偶尔还在发出几声颤抖的叫声。

老屋,逃脱不了冷冬的折磨和厄运,总是蜷缩在大山下面静静地呼吸。

几扇历经岁月风蚀,剥落过油漆的大门,在冬季来临之前紧紧掩闭着……


3

在某一个冬夜或黎明,天幕中突然降临着一场白雪,雪花纷沓而至。

这绝不是一个梦!这个时候,我常常追溯到那些遥远的年代——

有一群人,在雪地中逐鹿,黑夜中举着火把行进。饥饿时渴饮白雪,寒冷时升火取暖。

白雪和火把以黑夜为敌,它们并肩彻底驱散了漫漫黑夜!

风为白雪而歌,白雪为风舞动!

冬天是否最为销魂?

我常常在故园寻找答案,答案总是以没有结局而告终!


4

多数人,总是追求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我的人生并不需要至善至美。当有人和你谈到完美青春时,你是否可以联想到断臂的维纳斯?

故园的冬天,雪花依然有着完美的躯体,却只在短残缺短的瞬间消逝,消逝了所有包裹着灵魂的肌肤,以及那些代表着水族坚韧的风骨!


5

故园的冬天虽然多少有些诗意,但同样象征几许贫困,那年月,过日子就像翻山。

只是,翻了一座,还有一座……

如果是下一场大雪,我们就没有必要,将眼下的日子了如指掌,庄户人家都这样想着——因为,这本来就是一种最朴实的,最诗意的想象!

那年月的我们,还可以用雪团打发日子中的寂寞!


6

进入腊月,瑞雪常常带来了新年的吉庆。

高高挂一串大红灯笼,今后的日子定会过得红红火火;

购一张红色的年画,仿佛提前听到了“年年有余”的福音;

写一副对联,平添了无数的喜庆;

……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7

其实, 故园的冬天需要来一场白雪,没有白雪的冬天便不是冬天。故园冬天的白雪绝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景致,而是那里的人类灵魂中的融会贯通。

在白雪皑皑的冬天,我们可以用耳朵聆听到春的气息,用心感应到春天的呼吸,用手触摸到春天的脉动……


8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故园的白雪,是春天到来前的征兆!


梦土黄昏


1

当夕阳蚕食着暮色的瞬息,有几缕炊烟伴我入梦。

我的梦,一路从遥远的乡村缓缓走来,心绪曾不止一次又一次孤寂地出海。

仗剑天涯,走马天山外,这只是于我与生俱来的,曾经孕育过多年的一种豪迈的情怀。

多少次,坐在梦的岩石上饮酒,心静自然凉,看时间如流水。

沧海桑田,春去秋来,这是一种亘古不变的铁打的定律。

海角天涯,心归何许?

有时,真想十指抚动心弦,欲将心事付瑶琴,在四下一片寂寞中的境界中寻觅知音,即便和黄昏后的星星相视无言,这只是一种沉默心境。


2

蝉声时断时续,落花片片,心境会带着黄昏的几许温柔入梦。

我的梦落在疏松泥土的间隙里,埋下信念的种子,生根发芽并绽放生命之花。就像蓝色之蛹,历经无数的黄昏之后,终有羽化为蝶的片刻。

等待,需要的只是一种美好的等待。

在失落中继续等待,需要的是一颗隐忍的心。在等待中磨炼出耐性,在隐忍中学会坚强。


3

唯有时间,足可以见证一切。

犹如铁树孤单的灵魂,在历经无数黄昏的洗礼后,在某个黎明到来之前,悄然绽放。

即便没有荷花的亭亭玉立,海棠的雍容典雅,牡丹的富丽堂皇,却独显生命追求的执著。

在黄昏,我梦见了远古楼兰凋敝景象。

历史深渊里的那一支支驼队,在凄清的琴音里渐行渐远。


4

在黄昏,我听见那一串串动人的天籁。

落雪入泥,雁过留声,依然是一种最美的姿态。

月光上来的时候,风吹动衣角,吹落的是一地芬梦。

我的梦躺在黄昏的温柔的梦土里,只为感受一种自由自在的境界。

唯有如此,人生才会留下几许洒脱。

亦像红色的风,曾经喷涌而出

站在人生的,某个渡口上

仰望过天际,点点繁星

时光一如流星雨似的,瞬间即逝

尔后一点一点地,湮没了所有的过去

记忆中,远去的马蹄迹印

被古老的荒凉,一寸一寸地腐蚀了

以及那片泥土的肌肤。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89215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