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杜甫的诗句,那些描写战乱与民生疾苦的诗篇,字字句句都触动着我的心弦。同时,我也会想起在青沙堡并肩作战的弟兄们,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和坚定的眼神,仿佛就在眼前。每当回想起这些,我的内心便感到无比的踏实与满足,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坚定地走在为老百姓谋福祉的道路上。
宝应元年,正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际。我因肩负着平定安史之乱的重任,受命前往洛阳处理要事。在前往洛阳的途中,我特意选择了一条绕远的路,目的就是为了顺道拜访位于洛阳城外的一户人家——王二狗的家。当我抵达那熟悉的院落,轻轻推开略显陈旧的院门,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立刻映入眼帘:院子里错落有致地栽着十几棵枣树,枝干粗壮,枝叶茂密,绿油油的叶子在春日暖阳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勃勃生机。
就在这时,我注意到赵三郎正在院子里忙碌着,他正提着水桶,细心地给每一棵枣树浇水。赵三郎身着简朴粗布,脸庞因户外劳作而黝黑,透出健康朴实之气。当他抬头看见我站在院门口,脸上瞬间露出了惊喜的笑容,他放下手中的水桶,高兴地向我跑来,一边跑一边热情地喊道:“阿澈!真是没想到,你怎么会突然来到这里?”他语气中洋溢着真挚喜悦与意外惊喜,似为这宁静院落带来一抹特别欢愉。
“此次我专程来到洛阳处理公务,正好借此机会顺道前来看望你,同时也想亲眼瞧瞧二狗家那几棵闻名已久的枣树。”我满怀感慨地说道。赵三郎闻言,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他缓缓开口道:“说起来,这几棵枣树其实都是我亲手栽种的。二狗的爹娘对它们格外喜爱,总是念叨着这些枣树仿佛承载着二狗的音容笑貌,让他们感觉二狗仿佛依旧陪伴在他们身边。如今他们年岁已高,行动不便,我便搬来此地与他们同住,以便悉心照料他们的日常生活。平日里,我耕种着几亩薄田,又精心照料着这些枣树,生活虽简朴却也充实自在。”
二狗的爹娘缓缓地从屋里走出来,他们的手里小心翼翼地捧着刚从田间地头摘回来的新鲜野菜。一见到我,老婆婆的眼眶瞬间泛起了泪光,她用那双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抹了抹眼角的泪水,声音略显哽咽地说道:“阿澈啊,真没想到你还记得我们二狗。这三郎孩子,真的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自从二狗走后,他每天都来照顾我们老两口,那份细心和周到,简直比我们的亲儿子还要亲啊。”站在一旁的老公公也深情地望着我,他用力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语气坚定而自豪地说:“二狗他是为了国家的安宁而英勇捐躯的英雄,我们作为他的父母,心里虽然悲痛,但更为他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你看这些枣树,等到秋天果实成熟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把它们摘下来,晒成香甜的枣干,不仅要送给你,还要送给远在长安的那些并肩作战的弟兄们,让他们也能品尝到二狗家枣的独特风味,感受到我们的一份心意。”
我静静地凝视着院子中央那棵枝繁叶茂的枣树,思绪如潮水般涌来,仿佛时光倒流,眼前清晰地浮现出王二狗那熟悉的身影。他正站在树下,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咧开嘴,用他那特有的豪爽语气说道:“你看,这枣子红得能映亮半条街!”那句话仿佛还在耳边回荡,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泪水在眼眶中闪烁,内心却涌动着一股难以名状的暖流。是啊,二狗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牺牲并没有白费,他的心愿,我们这些老朋友齐心协力,终于帮他实现了。每当看到这满树的硕果,仿佛看到了二狗那欣慰的笑容,心中便充满了无尽的感慨与怀念。
在洛阳的那些日子里,我几乎走遍了这座古城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宽敞繁华的大街,还是幽深静谧的小巷。洛阳这座城市也渐渐恢复了它往日的繁华景象,商铺里商品琳琅满目,堆积如山,各式货物一应俱全,吸引着顾客纷至沓来。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孩子们在巷子里无忧无虑地追逐打闹,清脆悦耳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仿佛连空气都变得欢快起来。
在这片繁华的景象中,我的思绪不禁飘回了那段动荡的历史——安史之乱时期,洛阳城曾一度陷入残破不堪的境地,满目疮痍,令人痛心。据历史记载,安史之乱后,洛阳城遭受了空前的浩劫,宫室、官署、市场、民居等建筑“十不存一”,城市功能几乎完全丧失,社会组织瓦解,城市管理体系崩溃,文化象征受损,人口难以恢复,经济缺乏动力,洛阳从国际化大都市和贸易中心演变为区域性小城市。那时,王二狗的担忧与焦虑也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他对于家园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安,仿佛就在眼前。还有那些为了守护这座城市而英勇牺牲的将士们,他们的身影和事迹也一一浮现,令人感慨万千。
刹那间,我恍然大悟,我们所追求的不正是这眼前的美好生活吗?不正是为了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吗?不正是为了实现天下的太平,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和平与繁荣吗?
这一切的努力与牺牲,都是为了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与美好。
重返繁华的长安城,我怀揣满腔热忱,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每一项工作中。我与京兆府的同事们紧密合作,齐心协力地为百姓们提供各种帮助。我们不仅亲自参与到房屋的建造中,确保每一砖每一瓦都牢固可靠,还积极投身于水利设施的修缮工作,让清澈的河水顺畅流淌,灌溉良田。此外,我们还大力开垦荒芜的土地,将其变为肥沃的农田,为百姓们提供更多的耕作机会。
在这日复一日的辛勤努力下,我亲眼见证了长安城的巨大变化。街道变得更加整洁宽敞,新建的房屋鳞次栉比,百姓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当一栋崭新的房屋落成,看到那些曾经居无定所的百姓们欢天喜地地搬进新家时,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
此时此刻,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甫的那句名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诗不仅表达了杜甫对天下寒士的深切关怀,也寄托了他对美好社会的殷切期望。同时,我脑海中时常回响着杜甫临终时的殷殷嘱托,他期望我能以实际行动惠及黎民,让更多百姓享受到安宁富足的生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