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东楼之歌》熔铸了千年巴蜀文化史的旷世神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胡邦霖    阅读次数:8346    发布时间:2025-08-21

 

这种风格的融合,既源于题材的需要 —— 历史的宏大需要雄浑的笔调,而个体的命运需要细腻的情感;也源于作者对古典诗学的深刻理解。杜甫的 "沉郁顿挫" 与李白的 "豪放飘逸",在诗中实现了有机统一,形成了 "刚中有柔,柔中带刚" 的独特风格。正如 "颠沛半生思家切,归心似箭恍心神" 一句,既写出了杜甫的个人悲情(柔),又暗示了乱世文人的共同命运(刚),刚柔相济,意味深长。

(四)结构的螺旋上升:从遗憾到希望的情感闭环

全诗三部分形成了一个螺旋上升的结构:第一部分聚焦 "错失的遗憾",情感基调是惋惜与感慨;第二部分铺展 "历史的沧桑",情感基调是沉痛与反思;第三部分转向 "未来的期待",情感基调是豪迈与憧憬。这种结构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在重复中升华 —— 东楼从 "曾立" "重建",从 "默见证" "待华章",实现了从物理存在到精神存在的超越。 

第三部分对第一部分的回应尤为巧妙:第一部分说 "传世之作未曾留",第三部分则预言 "传世之作将呈现";第一部分叹 "东楼一直无盛名",第三部分则信 "巍巍东楼天下闻"。这种回应不是简单的乐观主义,而是建立在历史反思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 作者相信,经历了千年沧桑的东楼,终将在新的时代获得应有的文化地位。这种结构的闭环,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完整,也让 "东楼" 的意象获得了自我超越的可能。

五、当代价值:在历史与未来之间的文化守望

《东楼之歌》的意义,不仅在于其艺术上的成就,更在于它为当代文化提供了一种 "历史守望" 的姿态。在快餐文化盛行、历史记忆淡化的今天,这部作品以其对千年历史的深情回望,对文化经典的执着期待,展现了一种可贵的文化自觉。

(一)对地域文化的重新发现

诗歌以 "戎州"(宜宾)为中心,深入挖掘了蜀地的历史记忆,这种挖掘不是简单的地方主义,而是对地域文化独特价值的肯定。东楼作为宜宾的历史建筑,其文化意义长期被忽视("东楼一直无盛名"),而诗歌通过将其与杜甫、黄庭坚、杨慎等文化名人关联,与 "湖广填川" 等历史事件呼应,赋予了这座楼阁新的文化身份 —— 它不再是一座普通的古建筑,而是宜宾乃至整个巴蜀文化的 "精神地标" 

这种对地域文化的重新发现,为当代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启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 "东楼",它们或许沉默寡言,或许残破不堪,但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激活这些记忆,就是为城市注入精神灵魂。

(二)对经典创作的永恒期待

诗歌反复追问 "传世之作" "旷世雄文",这种追问在当下具有特殊的意义。在 "流量至上" 的时代,严肃创作被边缘化,"经典" 似乎成了一个过时的概念。而作者却坚信 "百年不遇传世篇,千年难寻旷世言",并期待未来的才子 "沥尽千秋苦锤炼,炉火纯青道行深",创作出 "荡气回肠"" 震憾人心 " 的作品。这种期待,不是对过去的怀旧,而是对文化创造力的信念 —— 相信人类始终有追求卓越的渴望,始终能创作出超越时代的经典。 

诗中 "利剑出鞘之时日,神文横空出世时" 的比喻,将创作视为一种 "修行" "锤炼",这对当下的创作者是一种警醒:经典的诞生没有捷径,唯有 "苦熬" "积淀"。这种认识,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对抗浮躁的精神资源。

(三)对历史理性的深刻坚守

诗歌在书写历史时,始终保持着清醒的理性:它既赞美汉唐盛世的繁荣,也不回避战乱的残酷;既肯定文人的才华,也理解他们的局限;既期待未来的辉煌,也尊重历史的偶然。这种理性使其避免了历史书写中常见的 "美化" "解构" 的极端,而是在 "同情之理解" 中把握历史的复杂性。 

"君王轮换泄私欲,何苦摧残众黎民" 的批判,"世间众生终化尽,天地万物总轮回" 的超脱,"王权富贵易消逝,荒冢堆堆野草萋" 的洞见,共同构成了作者的历史观 —— 历史不是英雄的传奇,而是众生的生存史;文明的进步,最终要以民生的福祉为尺度。这种历史观,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语:一部 "未完成" 的史诗

《东楼之歌》的最后一句是 "巍巍东楼天下闻",但这句预言式的结语,恰恰暗示了诗歌本身的 "未完成性"—— 东楼的 "天下闻名",有待于未来 "传世之作" 的诞生;而这部诗歌对文化经典的期待,也有待于当代创作者的回应。从这个角度看,《东楼之歌》不仅是一部完成的作品,更是一个文化邀约:它邀请我们重新审视历史,重新理解经典,重新投入对卓越的追求。 

在当代诗坛,这样的作品无疑是极其罕见的。它以古典诗词的形式,承载了现代的历史意识与人文关怀;以一座楼阁为支点,撬动了千年的文化记忆;以个人的才情,完成了一次对地域史诗的建构。正如东楼在岷江畔守望千年,《东楼之歌》也将以其厚重的历史感与深沉的文化情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当代古风创作中独树一帜。它是一首献给东楼的赞歌,也是一部关于巴蜀历史文化的史诗。相信这部作品将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更多的读者领略到这首当代古风长诗的雄浑之美。正如诗中所期待的传世之作,旷世雄文的横空出世,此等旷世神篇,它既是寻找圣杯的旅程,同时也是圣杯本身!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994784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