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鹤影飞天处,千年根脉情 —— 《黄鹤归来》鸿篇巨制的人文哲思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胡邦霖    阅读次数:6981    发布时间:2025-08-21

当黄鹤楼的铜铃在楚地清风中再次震颤,当 "昔人已乘黄鹤去" 的千古咏叹仍在江涛中回荡,胡邦霖以《黄鹤归来》三卷长诗,为这座文化地标注入了全新的神话血脉。这部横跨天地人三界、纵贯千年沧桑的鸿篇巨制,以双鹤寻根为主线,将神话叙事的奇幻瑰丽、地理空间的磅礴壮阔与人文哲思的深邃厚重熔铸一炉,既延续了中国古典史诗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的精神传统,又以现代性的生命意识重构了 "" 这一文化符号的象征谱系。在1690字的诗行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跨越山海的物理旅程,更是一次叩问存在本质的精神朝圣,一次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回望。

 

一、神话叙事的建构与解构:从仙凡对立到生命共情

《黄鹤归来》最鲜明的艺术特质,在于其对中国神话体系的创造性重构。上篇开篇即以 "黄鹤楼顶鹤翔临,黄鹤绕阁等仙人" 破题,迅速将读者拉入 "仙人乘雾访龟蛇" 的神话语境。诗人笔下的天庭世界并非孤立的仙界镜像,而是与人间烟火形成微妙的互文 ——"王母邀仙聚天庭,蟠桃盛会仙乐闻" 的雍容华贵,与 "水神嗔怒脾性犟,作浪兴波扰黎民" 的尘世苦难,构成了最初的叙事张力。这种张力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神话中仙凡两界的绝对界限,让 "灵鹤询问何处来,仙翁欲隐话模棱" 的迷茫,成为连接神性与人性的精神节点。 

黄鹤的寻根之旅,本质上是一场对神话秩序的温柔反叛。当 "恰逢蟠桃盛会节,恩准西去把根寻" 的情节出现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次旅程的开启,更是个体意识对集体秩序的突破。诗人以 "关山迢递途凶险,意志坚韧量力行" 的诗句,赋予神话生物以现代人的精神特质 —— 不再是匍匐于神权之下的侍者,而是具有自主意识的生命个体。这种解构在巫山神女的劝诫中达到第一个高潮:"天遥路漫耗精神,奉劝精灵返道行" 的善意阻挠,与 "桑梓寻根心意决,切莫动摇鹤心神" 的坚定回应,构成了传统权威与个体意志的精彩对话。 

尤为动人的是诗人对神话细节的人性化处理。在戎州古渡的章节中,"白发渔翁独垂钓" "疲惫双鹤落云端" 的相遇,没有神性的炫耀与凡俗的卑微,而是 "倾尽竹篓鲜鱼获,盛情款待鹤精灵" 的朴素温情。当倾盆大雨突至,"仙骥展翅把伊护,仙羽紧挨君身倚" 的细节,将神话生物的情感拉回人间温度 ——"凄风冷雨瑟颤栗,鹤身紧贴互偎依" 的画面,褪去了仙气的缥缈,充满了 "情真意切互爱怜" 的生命本真。这种对神话叙事的解构与重构,使整部作品既葆有古典神话的瑰丽想象,又充盈着现代性的生命共情。

 

二、空间诗学的展开:从地理图谱到精神疆域

《黄鹤归来》的 "磅礴" 气象,很大程度上源于诗人构建的宏大空间叙事。这部作品绝非简单的旅程记录,而是以地理空间为骨架,搭建起从楚地到昆仑、从人间到地狱的精神疆域图谱。上篇从黄鹤楼出发,经 "衢塘峡急风浪高" 的三峡险段,过 "戎州古渡合江门" 的长江起点,入 "荒凉戈壁残风唳" 的西域荒漠,空间的转换不仅是地理坐标的移动,更是生命体验的层级递进。 

诗人对地理空间的描摹,始终渗透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在描写瞿塘峡时,"风浪高" 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客观呈现,更是对 "意志坚韧" 的考验;戎州古渡的 "长江始此汇金岷",暗含着生命源头的隐喻;而 "茫茫大漠黄沙孽,烟尘蔽日弥天际" 的戈壁,则成为检验信念纯度的精神炼狱。这种将地理空间精神化的笔法,使双鹤的旅程超越了简单的寻根行为,成为一场对生命极限的挑战与超越。 

中篇的空间叙事进入更复杂的维度。"乌烟弥漫修罗城,鸦啼鸹叫魔瘴腾" 的魔界景象,与 "连绵起伏昆仑山,雪峰突兀裹冰川" 的圣境形成鲜明对比,构成了善恶二元对立的空间象征。诗人对修罗城的描写极具视觉冲击力:"人首妖躯修罗煞,身形丑陋面狰狞。三头六臂九只眼,青面獠牙喷火云",这种近乎荒诞的夸张,与昆仑山 "奇峰巍峨映壮观,自然魅力憾无边" 的庄严形成审美张力。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并未将修罗城简单处理为邪恶的象征,而是通过 "修罗女子似桃花,春心一笑漾倾城" 的复杂描写,赋予这个空间以人性的多义性,使其成为考验生命定力的精神场域。 

下篇的空间转换更具哲学意味。从 "沼泽周围阴森森,偶闻鬼哭狼嚎声" 的绝境,到 "茫茫沧海浩无边,风急浪高展千帆" 的重生之境,再到 "晴川阁边铜铃脆,大脊两端啸龙吟" 的楚地回归,空间的循环暗合着生命轮回的哲学思考。特别是结尾处 "神龟鹦鹉洲边寐,灵蛇盘绕伏地眠" 与开篇 "龟蛇锁江镇水神" 的呼应,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空间闭环,暗示着 "寻根" 的终点恰是精神的起点。这种将地理空间升华为精神疆域的诗学建构,使作品获得了超越具体时空的永恒性。

 

三、意象系统的象征建构:黄鹤作为文化基因的隐喻

在《黄鹤归来》中,"黄鹤" 绝非简单的叙事主角,而是承载着多重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诗人通过对这一核心意象的多维开掘,构建起一个丰富的象征系统,使其成为民族记忆、文化根脉与生命精神的综合隐喻。 

黄鹤的 "黄色" 在诗中具有特殊的文化意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色象征着中央、大地与根源,诗人让 "平生所见白鹤多,黄鹤飞临罕见闻" 的渔翁发出惊叹,暗示着这种色彩所代表的独特性与神圣性。当双鹤在昆仑见到 "千年老鹤站树巅" 时,实际上完成了一次文化基因的确认 ——"万里迢迢找寻来,解开身世惑迷团" 的问询,本质上是对文化身份的追寻与确认。老鹤讲述的 "曾经勃勃生机地,水草肥美鱼虾嬉。林木茂盛鹤慕名,繁衍生息鹤成群" 的往事,恰是对民族记忆中黄金时代的集体回望。 

双鹤意象的设置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考。诗中的双鹤既是一个整体,又有明确的个体区分,"仙骥展翅把伊护" "妾自跟君随行起" 的互动,构建起既相互依存又各自独立的关系。这种辩证性在中篇的绝境中达到顶点:"危在旦夕伊先走,翅断伤残恐殒冥" 的牺牲精神,与 "生死相依誓不离" 的坚守信念,共同构成了生命共同体的本质内涵。这种双鹤意象,不妨视为民族精神中集体性与个体性、坚韧与温情的象征。 

黄鹤的 "飞翔" "栖息" 构成了另一组重要的象征关系。开篇 "黄鹤绕阁等仙人" 的徘徊,是对根的眷恋;"展翅飞向南天门" 的昂扬,是对超越性的向往;而 "桑梓寻根心意决" 的坚定,则实现了两者的辩证统一。在 "翱翔鹤影映彩虹,比翼双飞划苍穹" 的画面中,飞翔不再是简单的移动,而是生命自由的象征;而结尾处 "灵鹤盘旋神龟顶,翩然轻盈落龟身" 的栖息,则标志着精神的回归与安顿。这种 "" "" 的辩证,恰如文化发展中的传承与创新、守成与超越。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对黄鹤与其他意象关系的处理。与巫山神女的相遇,展现了神性与人性的对话;与渔翁的互动,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与修罗煞的对抗,彰显了善与恶的交锋;与老鹤的重逢,完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对接。这些关系网络的编织,使黄鹤意象不断获得新的意义维度,最终成为一个承载着丰富文化密码的象征符号。

 

四、史诗品格的多维呈现:从叙事传统到现代意识

《黄鹤归来》之所以能被称为 "史诗鸿篇",在于其在多个维度上体现了史诗的核心品格。从叙事结构来看,作品采用了 "出发 历险 回归" 的经典史诗模式,但又对这一模式进行了现代性改造。黄鹤的出发并非源于神的命令或英雄的使命,而是源于个体对 "我从哪里来" 的存在追问;历险过程中没有传统史诗的英雄主义炫耀,更多的是对生命韧性的礼赞;回归也不是简单的凯旋,而是带着 "尘世已过上千年" 的沧桑与释然。这种对史诗结构的创造性转化,使其既葆有史诗的宏大叙事,又充满现代性的个体意识。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9001355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