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承认姜的担忧是正常的,因这里生活的男女们都注重生活节操,男人就该外出赚钱而女人就得操持家务,像屈飞这么每天早出晚归地往外溜达实在是有失体统。
也没什么,这都是封建思想在作祟,我想替朋友屈飞说上几句。
但姜不会这么想,他后来辞职几天专门跟踪了出去,发誓要探寻女人到底在外面在搞什么。直觉告诉姜,自己的女人是借病来闹离婚了,因她在外面早已有了第三者。
窝囊的男人都怕老婆飞,何况姜的女人叫屈飞呢?她早晚会自觉委屈地往外飞走的。
她并不是要飞多远,姜后来跟踪数日后发现,这个女人总喜欢来到一处名为丞相公墓的墓园外面。这处埋葬有南宋名丞的公墓一直由姓宋的人家于此看守。当地人也都知道这事,宋家十三代人八百多年来一直候守在墓地边。他们的守墓行为在当地早已从怪异传为佳话了,而现在让宋家感到怪异的是屈飞的到来。
守墓人发现,屈飞已有三次连续前来光顾这里,心内不免升起疑窦,就前来招呼对方不宜继续呆在这里,劝其离开。
屈飞并未采纳,惹来的是守墓人不理解的枪声。但她似乎根本没害怕的意思,她甚至要求进墓地来参拜丞相。
她在公墓前烧起了一些纸钱香烛,一阵叩拜后,就从怀里掏出来一枚十字架饰物。她把它放在墓碑前方,久久凝视着坟头外的林木。
高大的林木倒影在屈飞瘦削的身子上,使得她那一刻是眼神愈发苍劲神秘起来。
她说耶稣不该那么死在愚昧者的暴力下,当她手握这十字架的时候,就会看到耶稣在上面沉默闭上双眼的无奈。她说人心好难测,犹大的揭秘出卖和彼得的划清界限,让生在地球上的动物们都感到绝望。
乔从姜复述守墓人对屈飞在公墓前的那些怪异表现所做描绘的言辞里已听出来,屈飞曾接触过《圣经》,而乔也正是基于此才敢断定是这本书影响到了她对声音的重新理解。
难道是屈飞在一贯的沉默之后,忽然认识到声音的另一种用处,不再是平淡无奇的争论,而是借助音乐表达思想?!我为自己在乔面前说出的这个猜想感到自豪。
音乐能表达什么思想?作为医生的乔更在意思想和文字的关系,而不是声音。他说,屈飞就是一个小女人,她可能是看到《圣经》里耶稣的受难故事而彻底震撼,随后找到了一处墓地而缅怀这个已故的朋友。但乔也承认屈飞的独特,因为她从犹大与彼得那里看到了人心的黑,继而看到了自己的龌龊。
这本书能让屈飞改变对声音的理解,只可能是缘于她对人心叵测的恐惧和自身龌龊的忏悔。她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看到了这一点的。按姜的话说,这个女人是在一夜之间疯掉的。
屈飞疯掉了?!我不得不对此表示诧异,她可是咱们俩不可多得的朋友呢,我暗示乔不要乱说话。
早先一段时间,屈飞的病情局限于总是往公墓跑去,后来则发展成为夜不归宿。忍无可忍的姜决定开始在公墓世界里的屈飞面前现身。
你到底在这里干什么?姜一脸愠怒地朝她呵斥到。
别闹,屈飞朝对方做了一个嘘的手势,在一阵静默谛听后方开始努力地清了清嗓子,朝空中简单而激动地喊出了一声。
如果没猜错,这就是在学鸟叫吧,姜迅速批评了她这种神经病的做法。
难道你不觉得这声音很美吗?屈飞一脸狐疑地朝姜望来。
公墓外的确有一栋林子,印象中那里常有鸟儿出没,清晨黄昏时的鸟鸣自然是络绎不绝。清脆鸣啼也为这座丞相墓增色了几分幽静与庄严。我一边谛听着乔的复述,一边附和了句。
愤怒的姜在守墓人的协同下将屈飞迅速绑扎着撤离出墓园。一番折腾后,姜算是把这位中年的妻子从死人的地方请回来了。
这里才是你的家,姜开始平下心来,试图同她沟通交流。
这里只是一处吃饭睡觉的工作场所,并非真正的家,因为这里只有性的战争,没有爱的沟通。她意识到自己和姜只是陌路人,就像一家人的马丽亚和耶稣那样。亲人的定义在黑暗世界总是显得那么星火飘摇,奄奄一息。
姜不得不认为屈飞是真的疯掉了,不然怎么会突然对自己不闻不问了呢?甚至还在否定他们之间长达十五年的爱情。
对姜一再强调的十五年结婚时长,乔也有过注意。正是这个十五的数字,像十字架一样解开了歌声在屈飞追梦中的涵义。
乔承认他一直找不到《圣经》与坟墓、歌声间的有效关联,也就没法彻底解释屈飞这个病例的内外因素,直到他注意到了“十五”。
我希望乔能像医生治病那样给我解释一下“十五”的意义。
姜有一天找到了乔并告诉说,在他将屈飞囚禁在家的一个月时间内,此前那些曾担心过她会自杀的忧怛并未发生。只是,囚禁更加剧了屈飞对歌声的迷恋,尤其是对鸟声赍怀偏爱。她自称常在鸟声里听到歌唱和平,那是全世界最优美的音乐,能软化人心的暴力,洗涤人心的晦暗,美化人心的天空。
姜在楼阁上镇住了略显焦躁的屈飞,安慰她今天不需要服用卡马西平了,又说今天会有几个朋友前来看望她,其中就有她曾最要好的乔与阿娃。
不,我没有朋友,当我在用耶稣的身子做成的十字架上看到了众人高举的战刀和火把时,我就知道了人心的暴力是多么的恐怕。朋友能软化暴力吗?犹大可是耶稣的门徒呢,但那恰成了怂恿暴力的帮凶。
你到底在胡说八道什么?!姜用鞭子抽打她。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