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的哀鸣
周末的公园长椅上
我与稚子相对而坐
忽见一只白鹭
从青翠的树梢掠过
又停驻在另一枝头
啼声清亮
仿佛从晨曦的窗台
飞向朗朗的书堂
羽翼轻点湖面
荡开一圈圈欢愉的涟漪
孩子却邹起眉头
那不是欢歌啊
是白鹭在哀鸣
从放课的钟声里
挣扎着飞回
沉重的书包
压碎了满湖夕照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公园日常一幕,借“白鹭”这一象征意象,撕开了诗意栖居背后的教育困境。全诗呈现出双重世界的激烈碰撞——成人精心构建的童话世界正无情坍塌,童眸中那抹真实的暗影正在顽强呈现
白鹭双翼下的裂隙
在诗的前半段,白鹭的掠影被赋予纯然的光亮:“啼声清亮/仿佛从晨曦的窗台/飞向朗朗的书堂”,羽翼点水幻化为“一圈圈欢愉的涟漪”——这是成人借自然意象编织的梦幻教育图景。然而孩子的一句直言“那不是欢歌啊”,瞬间割裂了表象。孩童的双耳清晰听见被忽略的哀音:“挣扎着飞回/沉重的书包/压碎了满湖夕照”。那只轻盈的白鹭,原来背负着学生群体的命运缩影。
夕照湖光下的深渊
诗中精心铺展的“光”的意象,最终落入了重压下的崩裂。最初在“晨曦窗台”翩然启程的白鹭,结局却陷于“夕照”的暮色里。最为震撼的动词“压碎”,让柔美光晕遭遇物理暴力的摧折。“书包”作为人造物的粗暴介入,让自然之圆“湖”与时光之晕“夕照”在碎裂中发声悲鸣。白鹭的哀鸣不只是声音,它如闪电般照亮了童年本真的消逝。
皱起眉头的启蒙者
在童话建构与解构的关键交锋中,那个“皱起眉头”的孩子竟成为此诗的无冕先知。正是他未被规训的原始直感,穿透了成人精心粉饰的话语,让不可见的哀鸣在耳中化为惊雷。他眉间的弧度,成为撕破虚伪天空的第一道裂缝。当所有修辞沉入“夕照”的残片时,我们方才认出,真知的火炬正握在未经污染的小手之中。
这首诗如一面照妖之镜,映出教育重压与自然童年之间深刻的断裂。白鹭在羽翼间悲鸣,翅膀却载不动如山般的习题;湖水泛起夕照微光,碎影中尽是课本字行沉没的倒影。它悲悯地警醒我们:当书包的重量足以压垮漫天晚霞,那轻盈的、鸣叫的、属于童年的白鹭,将飞向何方?
诗终将我们置于霞光碎裂的水面——我们不得不凝视,那碎片中映出无数振翅却难挣脱的白鹭倒影,每一声被我们误以为欢歌的哀鸣,皆是飞鸟对自身命运的不甘质问。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