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柳园的时间是第三天的凌晨2点。巩腊梅叫醒了沉睡中的牛建新,自己背上一个装满了羊毛、棉布的大旅行包,让他背上一个装着烤饼和日常用具的小提包,跟随乘客们走下了火车。
柳园镇位于甘肃省安西县西北部,东迎嘉峪雄关,西通新疆哈密,南与旅游名城敦煌相接,北与肃北马鬃山相连,是连接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4个省区的陆路交通枢纽。
柳园的名字源自于红柳园。红柳园在柳园西南8公里处,是古代一个驿站的名称。据说,当时那里长着一片茂盛的红柳,考查建站的官员就把这个地方命名为红柳园。
1958年,兰新铁路通到柳园。铁道部在这里设置站点,借用红柳园的名称而舍弃红字,叫做柳园火车站。1962年,这里建镇时正式命名为柳园镇。
牛建新睡眼朦胧,懵懵懂懂地跟着前面大人的步伐,越过几道闪烁着寒光的铁轨,又登上了另一列绿皮火车。
经过4天3夜的旅行,他们乘坐的火车慢慢悠悠地进入了兰州火车站。
他们在兰州没有遇到什么麻烦。李明华的姐姐在兰州生活和工作,到火车站来迎接他们,并且把他们安排小西湖的自己家里住下。
这是一个奇特的单位家属院。别的家属院里的房屋是一栋一栋整齐排列的。这个院子里的房屋却是东西南北各有一栋互相面对的房子,围成了一个大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中间是一个花红草绿的小花园。
巩腊梅听到院子里的老人说,解放前这是一个大户人家的私宅,住着一个叫牛什么海的国民党军官。解放以后,国家没收他的这座大宅院,变成为了人民政府的财产,并且把它改建成了单位的家属院。
听了老人们的介绍,巩腊梅仔细地观察着大院的布局,脑海里边努力地搜索着什么。但是,她并没有把搜索到的东西告诉李明华和牛建新。
新疆地处大陆深处,干旱少雨。人们为了节省建筑材料,方便晾晒瓜果,普遍把房屋盖成平顶的。即便是雨量稍微多一点的地方,房屋的顶部也只是盖成斜坡的形状,并不需要在房顶上面铺设瓦片。
牛建新习惯了新疆平坦的屋顶,对兰州城里大大小小的大瓦房感到新鲜有趣,仿佛来到了一个神秘而奇特的世界。
11月的兰州,阳光明媚,空气新鲜。宽敞的大街两边是高耸挺拔的白杨树。草地上一半是深绿,一半是浅黄。水果摊上摆放着一次都吃不完的大黄梨。
眼前的一切让牛建新大开眼界,感受到兰州的无限魅力。因为此时此刻的新疆已经是银装素裹、寒风凌冽的冬天了。他的脑海里牢牢地记住了祖先曾经生活过的这片大地和美丽的省会城市兰州。
他们在小西湖的亲戚家小住了两天,然后就地分手告别。李明华乘坐火车继续向东,前往自己的故乡大上海。巩腊梅和牛建新坐上火车折向西行,前往巩腊梅的故乡青海省乐都县。
新疆建设兵团的职工绝大多数都是年轻的内地移民,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十分简单。小孩子们见到年长的男人就叫叔叔,见到年长的女人就叫阿姨,另外还粗略地知道爷爷、奶奶和舅舅、舅母,至于什么外婆、外公、表姐、表弟、堂哥、堂妹什么的几乎是一窍不通。
牛建新在乐都县见到了自己的奶奶王天英(正确的叫法应该是外婆)。但是,王天英的模样并不符合他心目中的奶奶的形象。
她,上身穿着一件黑色的半新斜襟宽身衣裳,腿上穿着一条同样是黑色的上宽下细的老式裤子。包裹变形的小脚上穿着一双黑色的棉布新鞋。脸上的皮肤白里透红。红色的毛细血管清晰可见。一双犀利的小眼睛透露出严厉的神情。
巩腊梅因为多年没有见到母亲和兄弟姐妹,激动之余禁不住落下了眼泪。
王天英见状旋即把小眼睛一瞪,脆生生地训斥道:“大家都好好的,哭啥呢!”
王天英的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心底十分坚强。从她和巩国原生养的几个儿女的性格来看,巩腊梅和哥哥连朝、弟弟连贵、妹妹迎春及秋菊内敛、忍耐和沉默,继承了父亲的秉性。唯独老三女儿夏荷风格泼辣,敢说敢干,随了王天英的性格。
王天英经常在亲朋好友面前自诩道:“瑙的心脏就像柴达木盆地一样宽敞,从来没有把儿女罩在身边!”
接着,她不以为然地说道:“老母鸡才带着一群小鸡娃子呢。瑙们是人。是人,就应该云游八方,四海为家。”
诚如她老人家所言,她的大儿子巩连朝定居在四川省成都市,大女儿巩腊梅远在玉门关外的新疆,二女儿巩迎春跨省远嫁到了甘肃省靖远县,三女儿巩夏荷倒是没有跨出青海省,却也嫁到了青海省北部的浩门农场,四女儿巩秋菊也没有打破远嫁的魔咒,嫁到了山西省新绛县,只有最小的儿子巩连贵留在她的身边生活。
当年,王天英因为身体不佳,没有能力抚养小儿子,便把连贵送给了不生养的娘家亲戚王瘸子。可是好景不长,连贵的养母、王瘸子的老婆突然之间生了一个儿子,从此对连贵打骂成了家常便饭。
邻居们看着小连贵实在可怜,便私底下热心地告诉他道:“你的亲妈在东门外。你还是去找你的亲妈吧。”
受尽折磨的连贵偷偷地跑回了亲生母亲王天英的家中,打死也不愿意返回王瘸子家了。小小年纪的他早已经已经变得孤言寡语,性格十分内向和自闭。
为了这次难得的团聚,巩腊梅的哥哥和几个妹妹分别从四川、甘肃、山西和浩门农场回到了乐都。巩家兄妹终于在分离了23年以后实现了大团圆。他们兴奋地相约4年之后在成都大哥的家中重聚。
巩夏荷自豪地把自己家黑白色的全家福照片拿给大家欣赏。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